首页 > 历史军事 > 恶汉 > 第二八0章 雒阳烽火纪(四)

第二八0章 雒阳烽火纪(四)(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装骇客 废土幸存者 海魂 宅男的世界 魔君的冷情烈妃 猎星 仙农 乐活农庄 是神 问鼎黑道

逐渐占据了上风可是情况却变得糟糕起来。

所有的一切皆源自于那个董西平的出现十八锤击杀牛吉对于马而言更是难以相信。

牛吉的本领马非常了解。

论武艺的确不算什么可是论力气却是马腾军中头一号的人物。

马也是天生神力可是在牛吉面前也要低头认输。而这样一个人竟然在纯粹的力气比拼中被杀那么董西平的力量……马以前不服气薰俷可是现在却服了。

但他服气的也只是董俷的力气而已。

马家枪精妙绝伦就连枪绝童渊也赞叹不已。

己方士气低落而对手人数虽然不占优势却似乎掌握着主动。

马没有在凉州军里待过很难明白在凉州军中董杀神三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薰卓暴躁性情刚烈如火有时候还会有些残虐。

可这样一个人却没有坑杀过十几万人董俷这么做了。

加上早期董俷坑杀的莫护跋人加起来足有十五万之多。如此惊人的数目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同样不要忘记一件事董卓的凉州军有不少人来自于黄巾军俘虏。

当年董俷一句话救下了许多黄巾军的性命同时那凶暴的杀戮也记忆犹新。

薰俷出现的一刹那这些老卒的一个念头就是:跑!

马知道杀了董俷。就算薰家人全都逃走了也难以成大气候。

大枪翻转挑开了典满的双锤把枪交在左手偷偷地抽出了一把寒光闪闪的横刀。

二马错蹬马突然大吼一声扭身高举横刀狠狠的斩向典满。

典满猝不及防之下。单手锤慌忙一招苏秦背剑。在背后一挡。身子顺势向下一弯。横刀砍在了那大锤之上火花四溅……典满感到背后好像有一座小山压下来喉咙一甜哇的喷出一口鲜血大锤险些拿不稳。

八宝亮银锤对于典满而言显然有些沉重。

典满双腿一夹马肚子。卷毛兽向前猛地窜出去双锤蓬的掉落在地上。

一只大锤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划痕。全身的力气好像在一刹那间都消失了似的。

典满抱着马脖子狂奔。

心里暗自后悔若是用原来地那一对铜锤绝不会出现这样地情况。

孟坦华雄飞马赶过来保护着典满。而马收起了横刀暗赞一声:真是一口好刀。

这么用力地劈砍。刀口居然没有出现卷刃的情况。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麻钢铸造?

所谓麻钢是当时在整个东汉时期都流传的一种铸造技术不过没人见过。

相传这麻钢出自于汝南郡郑氏家族。有一人名为郑麻曾担任过大将做是汉廷御用的工匠。不过郑麻后来杀了阳一名门之后被流放到了凉州高昌。而后在高昌他结合了西域锻造工艺和中原锻造技术明了一种奇特的铸造工艺。

能产出比之百炼精铁还要锋利坚硬的武器后人以他地名字定名为麻钢。

不过郑麻死后麻钢的铸造技巧也就随之失传。即便是郑麻的本家曾被马均蒲元盛赞的郑浑也只是略知其中的一二想要达到当年的麻钢程度却有些困难。

马身为武将有生于凉州自然听说过麻钢。

他正在暗自称赞这横刀的锋利时不想被董俷看了个正着。

薰俷不认识马却认得马手中的那把横刀。那是他在朔方大捷之后送给老爹地礼物啊……

他杀了爹爹是他杀了爹爹!

薰俷刚刚击杀了牛吉心境原本平复了一些。可是看到马手中地横刀刚平复的心顿时又变得激烈起来。

“黄口小儿我要你给我爹偿命!”

胯下狮鬃兽和董俷早已经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心灵契合状态。

披着铁甲地脑袋砰的把一个靠拢过来的李傕军士兵撞飞出去仰蹄踹碎了一匹战马的脑袋唏溜溜溜一声惨烈的长嘶驮着董俷向马势无可挡的冲了过去。

一个疯的董杀神一匹狂的狮鬃兽。

这一人一马几乎是同时暴走董俷双锤轮开狮鬃兽连冲带撞和马相隔大约二百步的距离竟然在一刹那间就冲开了一条血路。马刚收起横刀就见董俷冲到了跟前。也不畏惧大枪一抖厉声喝道:“薰西平别人怕你我却不怕!”

啪啪啪三枪快如闪电寒光闪闪。

这是马氏追魂枪讲求的是一个度一个技巧。

于中途力一触即退三枪相连道尽了快准狠三字的要诀。

在马看来董俷虽有蛮力可技巧不足。凭马家枪的狠辣足以让他手忙脚乱。

可有一点马却没有想到马家枪源自长恨锤。

伏波将军马援舍锤用枪之后把长恨锤法中的奥妙引入了枪法之中这才有了马家枪一说。

马家枪讲求枪疾马快势大力沉。

说起来马虽然是马援的后代可实际上早年马援直系一支早在和帝时消失。

马腾也不过是从老马家分出去的一个偏支所以对于擂鼓瓮金锤并不清楚。

否则马绝对不会和董俷火拼若他熟知马家枪的来源定然知道其中的典故。

马枪法精妙但是在董俷眼

是一般。

所谓追魂枪其实就源自于长恨锤法中的连山锤。不过用锤的话可以借锤地重量连十八锤。而大枪轻飘。对于一个长期使用重兵器的人并不是很能趁手。

所以马援在闯出追魂枪的时候只能变化出三枪。

薰俷不慌不忙大锤轻飘飘的点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