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一念恶汉(1/2)
地处关中平原在长安以西。
四丈高的灰色城墙上钉着一个人。双臂张开两支短矛穿透了手心胸前还插着一根铁矛双足并拢有一支短矛贯穿。鲜血顺着城墙留下渗透进渭南土地。
此人名叫李孟是李傕的表侄司隶西部都尉上洛守将。
城门洞开城中烈焰熊熊不时有哭喊声传来……
薰俷站在上城头静静的眺望一望无际的渭南大地细目微闭若同一座石雕。
第十三座城镇了!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董俷洗掠了十三座城镇并且在每一座城镇都留下了鲜明的标记。
一个类似于后世基督教的耶神像。
当日火烧谷城退守函谷关以后董俷原本打算借函谷关之险狙杀李傕郭。
可不成想噩耗频传。
先是有马腾攻占安定而后又传来了牛辅被刺的消息。
二姐董照在临洮城破之后点燃了熊熊大火**于临洮老宅之中。
薰俷当时就懵了!
虽然说他和二姐并不算是很对付可毕竟是一家人又能有什么化解不开的仇恨?
更何况牛辅一直很支持他董俷心里一直存着感激。
“姐夫好端端的怎么会被刺杀了呢?”
薰俷很不解按道理说牛辅的本事不差为人也非常小心。居然在军中被刺。
这可就不一般了董俷疑惑的询问李儒。
李儒摇摇头“细作也不清楚是说当晚有人潜入军中刺杀了大方后又连杀十三个将领从容离去。至于是什么人做地事情我现在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
既然是刺杀。当然就不会有人站出来承认。
当着千军万马。连杀十三名将领。又能从容离去……
能有这种本事的人可不会很多!
“那人用的是什么兵器?”
“好像是一把形状很奇怪的剑!”
刺杀剑客形状奇怪的宝剑……
当这些名词一一浮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董俷脑海中立刻就闪出了刺客的容貌。
难道是他?
薰俷印象中能有这种与千军万马中刺杀主帅又具有相同特征地人。只有一个。
史阿!
剑师王越地那个大弟子被董铁称之为天生地刺客能用任何兵器施展同一种剑法。
王越如今不知所踪天晓得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薰铁自然不可能去刺杀牛辅那么唯一的人选就只有史阿。
自从史阿当年刺杀了董卓之后就音讯全无。董卓李儒遍海捕文书也未能找到此人的踪迹。这个人……董俷不禁心中一紧。的确是一个麻烦而且危险的对手。
可关键是。史阿为什么要刺杀牛辅?
刺杀了牛辅对史阿有什么好处?凭着董俷在阳和史阿结识四五年的认识这是一个很功利的家伙。当初士人请他刺杀董卓。还能找到一些说得过去地理由。
可这一次刺杀牛辅未免就有些古怪了……
唯一的解释史阿投靠了什么人?他是奉命刺杀牛辅那么主使者也就呼之欲出。
郑泰!
但董俷不相信这个结论!
郑泰搞阴谋诡计也许的确是一把好手可若是说论起实力以史阿的眼光怎么可能看得上郑泰?而且史阿是个心高气傲的人郑泰作为士人未必能看得上他。
“姐夫要小心这个人!”
薰俷轻声提醒“可惜我的技击营成立的太晚半年时间根本不足以担当重任。”
在心里董俷已经下定了决心若这次能活下来一定要把所有精力投注于技击营上。情报啊……薰俷觉得自己的情报实在太薄弱了以至于这一次处处被动。
不过眼下不是考虑这些事情地时候。
薰俷先要面临地抉择就是该坚守函谷关还是撤离?
紧跟着曹操攻占了阳李郭没有追击回师阳将郑泰擒拿后腰斩菜市口。
似乎是一件很爽利的事情可董俷却感觉不到有任何的开心。
李儒说:“曹操做了一件非常明智地事情如果这时候他进阳会马上变成众矢之的。这家伙不简单野心也不小只怕是李傕郭二人难以抵挡住曹操。”
薰俷却没有说话心里面沉甸甸。
因为从这件事上面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曹操的大局观很不错但是与细节上却无法做的如此周详这是有高人点拨啊!
曹操身边的高人有几个?
薰俷也很清楚。程狠辣有余机变不足;荀彧精于内政不善诡道;伊籍……不是很熟悉但也不足为虑。其余诸人虽各有专精之处但与大局观上略差。
唯一能够和曹操的大局观相互配合的人只有一个。
郭嘉!
薰俷攥紧了拳头。这个他当初一心想要得到却未能得到的人如今已经成为大敌。
郭嘉在这世上留一日就会是一个威胁!
李儒说:“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死守函谷关把李傕郭阻于函谷关外而后与曹操两下夹击则李傕郭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薰俷却摇摇头“姐夫你不了解那曹阿瞒……那家伙精明的很。夹击李郭必然会令李郭狗急跳墙说不定会杀死那汉家子。若汉家子死了则他和我们定然就成了天下公敌。你我无所谓可曹阿瞒却承受不起这么一个局面……以我看。他十有**会在阳止步……至于他后面的打算我说不准但绝对不会与我们合作。”
汉家子指地是汉帝刘协。
当初听评书看演义的时候董俷对刘协挺同情的。
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居然承受了那么多的灾难这在外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但同情并不代表认可!
虽然刘协是董卓立起来的皇帝。可董俷总觉得这小孩子的心机太过于深沉了。特别是当初企图杀死他的兄长刘辨。更让薰俷觉得不可思议小小年纪竟如此毒辣?
也正是这原因董俷心里对刘协非常地反感。
当老爹在地时候董俷看着董卓地面子上还称呼一声皇上。
可老爹不在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再给什么面子。再说了。郑泰布这么大的局若刘协没有在后面点头恐怕以郑泰的能力也不那么容易做到。这小孩子自寻死路!
对于曹操的了解李儒自然比不得董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