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恶汉 > 第四三九章 封国

第四三九章 封国(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装骇客 废土幸存者 海魂 宅男的世界 魔君的冷情烈妃 猎星 仙农 乐活农庄 是神 问鼎黑道

董问道:“军师怎么说?”

董冀不动声色的回答:“军师说随他们玩儿吧。这是好事!”

“既然如此那你也不要声张。不过要多留心一些这些人关注他们地一举一动。另外。给我加紧查询宫孙的来历……娘的你那姐姐如今不晓得有多少头狼都红着眼睛看呢。”

董冀一笑躬身应命。

这是泰平二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农历腊月三十。

过了今天。就要进入泰平三年。一眨眼的功夫刘辨登基。已经快有三个年头时间可真快啊。

满朝文武汇聚一堂。

董心里很轻松跪坐朝堂之上等候刘辨上朝。

如今他不仅仅是三军大都督同时还担当着光禄勋和司空的头衔无人可以和他比肩。

以不过三十三岁的年纪已经位极人臣。

这在朝堂上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董也没什么事情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什么事情。因为这政务大都是有承明殿掌控一应大小事情在上朝之前就解决完毕。朝会其实就是一种形式所有人对此也都心知肚明。手插在大袖里虽是跪坐却依旧显得鹤立鸡群。

也难怪放眼整个朝堂上怕是再也没有人能如同董这样可怕的身高了。

刘辨这两个月也是非常地开

不管怎么说佛教能够立足中土终归是一件好事情。

中常侍杨谦站在丹陛之上尖着嗓子高声喊道:“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未落从朝班中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匍匐行礼之后恭声道:“启禀万岁臣有本奏。”

“有本呈上!”

董认得这男子是一名宗室子弟名叫刘祯表字公干是兖州东平国人。

其父刘梁曾拜尚书令野王令。是灵帝初期的一位有名大儒。因当时世人多以利益而交往以邪曲而相党。于是著书《破群论》在党锢之禁和十常侍横行时具有很大地影响力。

而刘祯本人也颇有才华。

今年郑玄在北海国讲学时点评出建安七子。这刘祯也位列其中之一同时也是继董之后汉室又一五言句大家。著有《公燕诗》虽然无董诗词那般流传甚广但也非常不俗。

到长安之后行为并不彰显。

他站出来又有什么事情?

“启禀圣上今圣上授之天命已有三载。三载中先有大都督雒阳大捷夺回东都旧地又有风调雨顺百姓安康。臣常思之汉室将兴武功侯功不可没。如今有兴教化之事更为千秋大业。列侯诸将皆南与大都督比肩若无奖赏又如何彰显圣上之英明与大度?”

咦居然是吹捧我的?

董不由得眯起了眼睛向刘祯扫了一眼。

事有反常即为妖我和这刘祯又不认识无缘无故的吹捧我这里面肯定是有不正常的地方。

下意识的向刘辨看去。

刘辨显得很高兴点头道:“爱卿所说不差!朕有今日大都督功不可没不能不有所赏赐。”

停顿了一下“以爱卿之见当以何封赏为好?”

刘祯似乎是想了一下然后大声说道:“臣以为以大都督之功勋封侯拜相不足以彰显其功勋。当以封国请皇上斟酌。”

董地脑袋嗡地一下懵了!

封国?

这家伙居然要让我封国?

什么是封国?所谓封国说穿了就是称孤。

诸侯只能是侯而称不得孤。但是若有封国的话不但是领地增加同时能开府仪同三司并且拥有自己地属臣。在此之前朝堂上陈宫等人虽以董为主却始终是汉室的官吏。可一俟董封国称孤那么就必然少不了建设自家的班底。说通俗一点就是董被封以王侯。

自汉以来有封国者多是汉室宗亲。

以外姓人封国也并不是没有。比如高祖时期的一字并肩王韩信……当然那不是一个好例子。

董就知道这刘祯不会无缘无故的说好话。

但是却万万没想到刘祯会为他请求封地。一时间董有点反应不过来了看着刘祯呆。

刘辨显然也没有想到刘祯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

呆愣了片刻之后突然间笑了起来:“以董卿之功勋封国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朕本来也在考虑给董卿什么样的封赏。刘卿家既然提出来了朕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吧……杨谦传朕旨意册封三军大都督光禄勋司空董为凉国公配享汉初诸侯王之制。”

隶属于董一系的臣工一个个欣喜无比。

而非董一系的朝臣则面带笑容拱手向董道贺。

董总算清醒过来沉吟了一下之后呼的长身而起沉声道:“启禀万岁请恕臣不能接受。”

...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