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飞白瘦金(2/2)
一旁的曹操早就注意了刘辨书写的每一笔,嘴角间从凝重到微张再到全张,只不过身为臣子,而且还是刘辨的心腹臣子,当然不敢像蔡邕那般逾越。
一旁的吕布本没有瞧低过刘辨,但也谈不上高赞。见蔡邕激动的无以言表,心下好奇的看了看。自己不太懂书法,却只见那张纸上字体挺瘦秀润,至瘦而又不失其筋,又是从没有见过瘦美的字体,更加让人惊叹的是,此笔体还不输于蔡邕的飞白一体,难道是眼前之人所创吗?
“难得可贵啊?难得可贵啊?”蔡邕一连说了两个难得可贵,此时看向刘辨的眼神也是不同了,还深深的冲刘辨深施一礼。
刘辨微一笑着受了。
旋即回道:“怎么样?回锋可够犀利,够坦白否?”
“呃?”吕布神情一愣,没想到这中深意在这里。
“嗯!”曹操捻须点了点头。
诚意已出,那么你能受得了吗?
……
蔡邕不懂几人的试探,看过之后递过到曹操之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曹操乃是汉末的一大文学家,诗词歌赋自然样样不落人后,对于鉴赏当不输与人。曹操又不得不从新打量了几眼刘辨,见刘辨双眸之中隐含抑郁,似有百般惆怅不得伸张。回头与一旁的几人相视。
竟无一人,喜欢这笔体。
王越一武痴,武道之外的事,一概不参与。
蔡邕名为贤士,对刘辨所写的笔体喜欢的不得了,却是一点都不在意宣纸上的那词作。甚至嘴角处还有几丝嘲讽不屑,这个时代连五言七律都未出,谈何接受得了韵律不整的词曲。
吕布似有感悟,明白此词必不是凡品,但出于武人的无奈,真是不能全部明了刘辨此中之意,不甘亦或痴怨?
刘辨见几人表情,轻叹一番,摇了摇头,没有失望,本来对蔡邕之流也没有期望。
不过曹操、吕布二人的表现却让刘辨欣慰。
“故国不堪回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曹操看着刘辨又看了看窗外的明月,似有惆怅的低吟起来。
这中滋味,谁人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