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2/2)
三、合兴泰将在崇祯八年二月十八日正式向永和成员出售台湾岛上的土地。对土地国人一直是情有独钟,以前有了钱都是首先选择购买土地,然后再当做家里的产业传承下去。不过这几年大明各大世家对购买土地的兴趣减少了许多,主要问题就是现在大明境内几乎年年都有大范围的天灾,减产绝收到处都是。
同时合兴泰大力发展商业却是一幅财力蒸蒸日上的景象,这才使得大家把关注的目光吸引了一部分到商业上。因此,上次合兴泰发售股份时才会出现各家争相购买的情景。当然了,这也只是让世家大户们购买土地的力度小了一些,并不会让他们放弃购买土地。毕竟土地是无不会消失的,只要有地契,理论上能够传承到久远。要知道有些世家已经传承几百上千年了。
台湾岛上的土地到底是情况?土地肥力如何?等等这些大家都不清楚,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家对于购买土地的热情。因为合兴泰标出的土地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只有江南地区土地价格的十分之一。要知道现在由于年景不好,土地价格已经比最高时低了不少了。这样一来,就算是台湾岛上的土地很贫瘠,也不会亏。当然了,合兴泰也有介绍岛上的土地情况,说得也不算夸张,但一旦关系到切身利益,人们总是相信眼见为实。
卖地是赵永泰主持制订的海贸发展计划的补充计划,一方面可以以此拉拢世家大户,另一方面则可以诱导华夏民族对外夸张的欲望。国人有很重的恋土情节。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但是土地是不会动的,因此一旦拥有了差不多的土地,人们就会选择安定下来,祖祖辈辈守护者这片不动产。
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开拓的欲望。但是中原地区的耕地总是有限的,一旦土地兼并问题达到一定程度,即意味着乱世的来临。由于开拓精神的磨灭,或者是中原王朝想要做礼待天下的表率,所以华夏民族反反复复一直都只是在争夺这一小片土地。并以中央自居,还表现出一幅对四方的土地不屑一顾的样子,称其为番外之地。
现在大明的土地兼并状况已经非常严重了,而天灾与永和又进一步加快了这个速度。还是那句话,大明国内的土地面积是一定的,但是人口又是在不断增加的。就算是永和的亩产已经大幅提高,但在未来也无法养活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获取新的可耕作土地。
这次台湾土地的出售,就是为了让中原的世家大户们看到除了中原以外,其他地方的土地一样是财富,而且有可能比中原的土地出产更高。以此让华夏民族再次燃起开拓的激情。
此时外人对台湾岛上的土地还暂时存有疑虑,不过合兴泰十大家族以及与他们关系较近的家族因为赵永泰的yin*,已经对这些土地动心了。当然了,虽然他们对赵永泰的信心很足,不过谨慎一直都是国人的优点,所以一开始他们也只是各自购买了几十万亩,打算先看看实际产量再说。
土地总是需要人耕作的,再加上合兴泰及收到合兴泰订单的各大商行都在扩大工坊的生产规模,所以这一波的招工潮不但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此前晋商派系官员再次弹劾合兴泰大量招募流民,有意图不轨之嫌。除了合兴泰系的官员出来反驳外,其他的官员都躲在一旁看好戏。此时这些官员也蹦出来大谈招募流民的好处。
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农民军的附从者。也因此,崇祯帝对于招募流民的事保持了沉默。虽然他也怀疑这些人招这么多人是不是有阴谋。不过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眼前的危局,农民军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如果不能加以剿灭,将会危及他现在的统治。至于那些可能的阴谋,等处理完这边再说吧。至少现在还没有收到合兴泰有谋反举动的举报不是。
这段时间其实崇祯帝心里还是很赞同合兴泰等商行大量招募流民的,这样这些流民就不会再加入农民军了。事实上由于合兴泰这些年来长年大量招募流民,河南、山东等地的流民数量比历史上要少不少。因此农民军入河南产生的影响也没有历史上那么大。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在河南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大。所以他们比历史上要早近半个月的时间回陕西。
只是合兴泰的招募数量毕竟有限,对于几百上千万的受灾百姓规模来说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对农民军的发展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合兴泰以前一来要顾忌朝廷的反应,二来生产规模受到市场的限制,所以这十几年来也只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招募。
不过这次由于合兴泰开启了前往南洋的航路,所以开始了长年的大规模招募行动。这次的大规模招募一直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从而对农民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当然了,这个影响还不止如此。
第一批前往台湾的商行及农场人员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启程,搭乘郑家的十八艘大船。不过整个船队还不止是他们,还有南下南洋的海贸船队,他们在十一月十日回到了台州。这支船队全部是千料(70吨)以上的大船,数量超过一百艘,是自郑和下西洋一来从大明开出的最大规模的船队。它标志着大明人再次走上了世界海洋的舞台。
此前郑之豹到达台州后,再次求见了赵永泰。他们知道合兴泰对郑家现在保持友好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赵永泰的缘故。以合兴泰的实力,不管是路上还是海上,就算是不想与他们为敌,撇开他们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他们可能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不过就算是现在这样,他们以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毕竟他们没工坊产业,经济实力也很弱,就连船队都受到了重创,一年半载恢复不过来。而且就算是他们恢复过来了,也不可能再去海上打劫,也不可能收保护费。让他们保护不会直接投靠合兴泰啊,还保险一些。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出路。他们现在也很想融入合兴泰,不过又害怕被这个庞然大物一口给吞了,连渣都不剩。所以才先找到赵永泰,希望能探探他的口风。
事实上以郑芝龙他们现在这点儿家财来说,还真没入得了合兴泰的眼。就那么破船烂板一百多艘,现在合兴泰一年所造船只的载重量就超过这些船的总和。而且其中大部分还都是中小型舰船,根本不适合用来进行远洋运输。所以现在合兴泰高层都想着怎么扩大生产规模去了,差不多都已经忘记了郑家这支海上舰队的存在,没有人想过要吞掉他们。
唯一对他们恋恋不忘的可能就是赵永泰了。不过赵永泰对他们的兴趣在于他们手中那些船工和水手,对那些船还真没兴趣。最多就是还有点儿人才收集癖,他对于郑成功一直都挺好奇的。不过也仅仅是有点儿好奇罢了,毕竟他已经见过不少历史名人了。
按照赵永泰的提议,合兴泰的海贸部与郑家一起成立四海海运商行。合兴泰占其中九成半的股份,郑家只占半成。虽然只占了半成,但是在了解了四海的规划后,郑之豹就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他甚至都没有请示郑芝龙就一口答应了,他相信如果郑芝龙在现场,肯定也会一口答应的,因为这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许多。因此这次帮着合兴泰运人就更积极了。
(谢谢各位大大的鲜花,小鱼真是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