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巡海级(2/2)
听到赵永泰需要火雷,出身火器坊的几个工匠很是兴奋: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终于到了。找了十几个人捧来了一堆样品。看到工匠们拿来的那些奇形怪状的,个头堪比南瓜的火雷,赵永泰真是有点儿哭笑不得。不过说实话,这些火雷的威力还是挺不错的,只是不符合赵永泰的使用要求。最后,赵永泰只好把木柄手榴弹的样子画了出来,并告诉了工匠们一些注意事项及他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儿就是希望能够是拉索式的,当然了,实在不行点火式的也勉强可以先对付了。
在试验长形的火枪子弹的时候,赵永泰也想过火炮采用长形尖头弹的问题,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一方面是因为炮弹也是铁质的,无法实现铅弹那种膨胀密闭枪膛的结果。另一方面,同等重量的情况下,长形弹的弹径小了许多,这样使得炮弹对船体的破坏也小了许多。在现在这个木质帆船的时代,炮弹的主要目的是破坏船体结构,而不是穿进去。因此,球形实心弹的击伤效果反而是最好的。
而就开花弹来说,想要炸穿巡江级的双层硬木船壳,至少也需要二十斤以上的黑火药,再加上弹壳的重量,一枚炮弹的重量要超过三十斤。而150毫米直径的实心弹还不到二十八斤,如果换成内装火药的开花弹,其体积还要大好几倍。也就是说,要想用开花弹炸开巡江级的船壳需要15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才行,而且其炮身重量要超过5000斤。但是现在110毫米口径的火炮炮身重量才不到1500斤。三倍以上的重量,效果上却差不多。
呃,也不能说是差不多,毕竟如果能引燃对方炮舱里的火药,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但是现在的开花弹还属于定时爆炸的那种,如果不能在碰到船壳的那一瞬间爆炸,其威力还会小很多。因为开花弹的冲击力度不够,很难直接击穿船壳,基本上被弹开的机会会比较大。
如果是采用碰炸引信,那算起来还是开花弹的效果会好许多。毕竟只要能引爆对方的火药,那基本上那艘船就完了。这样也就不需要太高的火力密度。可惜现在还没有人研究出碰炸类的物质,这样一来,开花弹也就属于好看不好用的东西了。
在火炮暂时无法进行大改的情况下,用手雷来补充战船的近战战力,也就是一个不得不为,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手雷在陆战上也可以使用,对于火枪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战力补充。虽然现在兵工厂正在试制前装线膛枪,一旦成功,在这个时代的陆战中基本上就不用担心被敌方靠近的危险了。但世事总是难料,有了手雷也可以防止那万一的几率。
手雷的研制速度非常的快,三天后兵工厂就拿出了点火式的样品。不过赵永泰看着手中的样品,实在是有点儿郁闷。后世的木柄式手榴弹都是长条型的,一个也就两三斤重,可以说是非常的轻便实用。可是现在兵工厂制作出来的样品的样子却像是一个小号的铁锤,重量也有七八斤。基本上扔出去就算是不能爆炸,砸着人也能把人砸个半死。
这主要还是因为黑火药的威力问题,而且赵永泰又对手雷的威力做出了要求:怎么的也得有个三四米的杀伤半径吧!而且还要能对小型木船产生伤害。主要是后面一条,使得手雷的个头一下子胖了不少。而且为了保证爆炸的威力,壳体里还没有再加装弹丸,全是火药。不过在赵永泰的要求下,壳体做成了后世那种瓜型手雷的样子,分块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破片的数量。
虽然是重了点儿,但是试验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三四米范围内,破片可以穿透3毫米厚的钢板;一个虽然还不能炸开小船的甲板,但是几个绑一起就完全可以了。而且队员们也能扔出个三五十米的,只是每个人最多也就能连续扔七八个。呃,手软了。不过就算是这样,这种手雷还是得到了海卫队员们的喜爱,毕竟上次对战小船让他们吃足了苦头,有了这个,也就不用再害怕小船的围攻了。
至于说重量,反正大家是从高处往下扔,这样也能省力不少。而且此时的人们可不知道什么人体工学,什么使用舒适。对他们来说,东西只要实用就好了。大家还给这种手雷取了一亲切的个名字——瓜雷。它现在的样子实在是太像刚长大的小南瓜了。据说以前有一种武器叫瓜锤,长得跟它很像。
(感谢大大的鲜花!只是我不知道大大的名字。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