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窃国者侯 > 第三十一节 汇报

第三十一节 汇报(2/2)

目录
好书推荐: 异界之设局者 魔法武士 新睿宋史 归人悲远录 不可思议之重生 官场中央 帝君本纪 风流王 混之从零开始 塔罗之魂

说到这儿恐怕我还得发表点别的意见,要说我们堂堂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也不乏大的科学家,在科技上的成就领先过世界上千年,却未何一直未产生系统的科学体系呢?这恐怕和早期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有关。

chūn秋战国时期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那时候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儒道兵法墨并肩争先,如果这样状态能够保持下去,肯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可惜被汉武帝和那姓董的儒生弄了一个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知道儒学思想最重人的思想修养,做为修身养xìng的一种手段最适宜不过,可是它却过多地强调思想修养,强调向内探索人的思想,忽视了外部世界的变化,所以忽略了很多东西。

若是一两个人或者一批人这么信奉儒家思想倒也没问题,可问题是经过汉武帝和董仲舒这么一闹,全国上下无不把儒学奉为至理,极少有人关注科技的发展,导致科学技术都变成了什么“奇技yín巧”,深为士大夫阶层所不齿,在这种氛围下你还能期待有多人少能去致力于科学研究吗?而且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所有的读书人,即使有个别的科学家发明者能够发现某些客观规律,也未能与外部客观世界联系起来,就发现而发现,无法形成有效的科学体系。

举个例子,白居易曾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千百年来人们注意的只是诗词的优美,却没有人注意到里面包含的科学常识!为什么高山花开会比平原地区晚?现在恐怕人人都会解释,那不稀奇,有人研究明白了嘛!可是明明是中国人早就注意到的东西,却在若干年后由西方人解释明白了,不觉得奇怪吗?归根结底还是儒学割裂了人的思想和外部联系的纽带,到最后终于变成了形而上学的东西所致。

回到八叔的问题上来,我怎么感觉自己这个故事越讲越像牛顿同志被苹果砸到的事情了呢?放心吧,牛大巨人,咱不会盗窃你的成果的。我笑道:“八叔,侄儿广读古籍,深有感触,自己总结了一句话,还想请各位叔伯指教。那就是‘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侄儿那段时间rì思夜想,即使注意到这个现象恐怕也不能联系到晒盐上去的。”

大家把这句话默念几遍,无不耸然动容,六叔赞道:“好,羽儿,你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道出了成功的秘诀啊。”

见大家看向我的眼光都有些炙热,我连忙逊谢几句,接着卖力地介绍在郁州晒盐时的种种情形,希望能用jīng彩的讲解把大家的注意力拉走。

如我所愿,大家果然被“正事”把注意力吸引回来,听我一步步讲述晒盐的过程。末了,大伯问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羽毛,你这一次晾晒需时间几何?可得盐多少?”

“需时二十余天,可得盐约一百八十担”大伯的问题早在我意料之中,回答起来自然应对自如。而且我还有重磅炸弹没有放出呢,看来看大家因兴奋而交头接耳的样子,我接着道:“如果调配得当,充分利用天时和人力,光这一块盐田,每年便可得盐近两千余担!”

要知道古代产盐限制xìng很大,七叔以前又主管过盐业,对我说的这个数字大感怀疑,不由问道:“羽儿,你有何依据判定这一块盐田居然可以年产二千多担?”

大家见这里号称盐业专家的七叔提出质疑,刚才兴奋的心情一紧,都看我如果回答。

我不慌不忙地踱到父亲身边,看着一脸求知yù的各位叔伯,心里感觉非常满足,这和前世里上课的情景不是很相似么,现在明摆着就是课堂答疑阶段嘛。

“七叔,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分步骤,细化人员组合。”见大家都有些懵懂,我又详细解释道:“现在盐田里劳作的人手大约有六百余人,其实一所盐田里用不着这么多的人手,大约数十人便足以满足需要。我们把这数十人称之为一队,每队再分成几组,每组各司其职,有的专职蓄水初晒,有的负责制卤出卤,有的制盐结晶,有的管理成品,这样下来一队便可负责至少三五块盐田。另外,并不是说每池盐全部晒完后再晒下一池,初晒后将海水提升到卤池后便可以再次蓄水初晒,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晒盐周期其实可以出两池盐的。而且随着大家对这套方法地熟悉,肯定还会有不少改良的法子,到那时效率便会更高了。”

七叔之所以迷惑是因为以前根本没接触过这种制盐方法,经我这么一详细解说,立即就明白过来,赞叹道:“果然是好办法,照羽儿这么一说,这个目标还真是不难实现!”随即又摇头苦笑道:“唉,不行喽,长江后浪推前浪。三哥,和你这个儿子一比,咱们可都老得不中用啦。”

大家听七叔这么一说,便知方案可行,提起来的心又放了回去,父亲甚是高兴,嘴上却道:“诶!七弟,不要过分夸他!羽儿能干属实,但年少气盛也少不得惹些祸端。”当下父亲便将我在双叶集与人冲突的事情与大家说了,末了还教训我道:“古人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你还肩负着家族重任,不早早避开也还罢了,又与他人起了冲突!若不是看你此行任务完成得还算妥当,必罚你禁足。”

八叔对这事儿是最清楚的,就连父亲也还是从他那里听到的消息。那是他刚回京时看望父亲,在介绍秋黎的时候顺便提了一笔,现在看我被父亲训斥,有些过意不去,打圆场道:“好了三哥,那也不过是个意外而已,对羽儿的任务不是没有影响嘛!”见父亲还要再说,忙道:“要真论起来,羽儿在这件事情上还是有功的。”

注:文中关于思想的那一段东西是自己的一点浅见,或者叫牢sāo,当不得真,也没有心思与大家展开讨论,所以恳请大家不要太关注。若是有砖头砸来,恕我是不接的,^_^

目录
新书推荐: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