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百零四 太后(下)(2/2)
祖荣话里似乎有话,李潜也不多纠缠于此,朝范高吩咐道:“范高,传刘阁老进来。”
盏茶功夫不到,一名须发皆白的干瘪老头随范高走了进来,随即便拜倒在地道:“臣刘英元叩见皇上。”
“起来吧。”李潜仔细打量刘英元,只见他年约七十左右,个头不高,穿着一身青衣,满脸皱纹,但一双眼睛却熠熠生光,看起来精神无比。
刘英元起身之后,沉声道:“皇上,微臣近日夜观天象,发现客星犯主,东方隐隐有红光罩顶,北方数日夜腾起黄气,恐有大事发生呐。”
李潜淡淡一笑,不以为然问道:“既然星象如此,那会发生何种大事?”虽然没有明说自己信与不信,但是语气之中不以为然却十分明显。
似乎对李潜的话没有察觉,刘英元又道:“皇上,观星阁一干同仁经过推算,北方黄气乃是地气翻涌大涝征兆,天灾之后必有大疫,须得提前防范才是,不然轻则殃及数州县,重则祸及整个北方。”
听刘英元说完,祖荣也有些动容,出声道:“刘阁老,这等大事可不是儿戏,你所言可有依据?”
刘英元眼圈一红,颤声道:“祖尚书,微臣是北方人士,我十岁那年,曾遇此奇象。当年四月出头,北方天降暴雨,臣当时住的城内,半日功夫积水便过人腰,三日后河堤决堤,连日暴雨下,被洪水淹死者不计其数。时遇春瘟,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州县倾城而空,残存百姓俱是流离失所,若非微臣家父会观星,知是大灾,恐怕微臣一家已经……”
话到最后,刘英元已压不下情绪,语带啜泣。
祖荣倒抽一口冷气,急急问道:“阁老可是说前朝的那次水灾么?”
李潜见祖荣也出声,料想刘英元说的不是假话,也开口问道:“祖荣,你可知道刘阁老所言何事?”
祖荣上前施了一礼,答道:“皇上,据记载,先皇即位时曾遇罕见大涝,当时北方受灾区域百姓虽有逃难,但又因瘟疫死了不少。待到户部查户时,其十室九空,许多都成了绝户。如今到北方去的百姓,还有不少是南方迁徙过去地。”
李潜听后,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若刘英元说的是真话,那事情可就麻烦了。对付旱灾还能提前蓄水缓解下灾情,可洪水一来势同猛兽,根本就是无法抵挡,只能逃荒。
再则古代水利工程不像现代,有诸多现代工具相助,而且大量修建的水库从某个方面而言也能起到缓解洪水势头的作用,但古代却没有这种能力可以进行修建。
虽然李潜并不信刘英元说的夜观天象预言,但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当下道:“刘阁老放心,朕会派工部处理此事。”
交待祖荣从简安排祭祖事宜之后,祖荣和刘英元告退,李潜随即转头向吴佑仁问道:“佑仁,你觉得刘英元所言如何?”
吴佑仁略一思索,启言道:“皇上,以臣看来,若是上游连日暴雨,那他担忧的事情极有可能成真。”
“历来水利都是我朝患疾,年年河堤都会决堤,待洪水退后,朝廷又拨款修筑河堤,至于那些沿江州县的百姓,则早已习惯了逃难。”吴佑仁话锋一转,又道,“但据臣所知,最近二十年来,沿江水患都不如刘阁老说的那么骇人,堤防也不甚牢固。”
吴佑仁话里什么意思,李潜一下就明白了,正因为年年洪水泛滥,年年逃难,再加上之前地德皇根本就无心朝政,从之前的刘伯年一事就可以明白,这堤坝做的大多是表面功夫,修建的绝非十分牢固。要是刘英元一言说中,那便是又一次十室九空的大难。
“依你看来,该如何应对此事?”
“一时间臣也想不出如何应对这天灾,皇上还是先招工部管水利官员,让他们近日先择有经验河工对泛滥河道进行测量再说。”言罢,吴佑仁又道,“皇上,若是此次真有大灾,恐怕北方又会有战事了。”
趁你病要你命,李潜也心里清楚突僠这个强敌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但既然老不死们说自己三年后才会死翘翘,那现在绝对不会有问题。李潜心中早已盘算好,等祭祖一事完后,先整顿朝野,再安抚兰擎天,交结大周大秦两国,最起码要拖够给宇文拓的时间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