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
16
一个月不知不觉,匆匆而过。小孩子似乎有判断时间的功能,浔儿感到父母应该回来接她了。
于是,她每天不再热心陪雪儿和凤儿读书、练琴,而是到大门口等待父母。
一连几天,连吃饭也端碗到门口,边吃边等,嘴里嚼着,眼睛望着,心里想着……
任谁劝解,浔儿就是不听。
辅国公也感到奇怪,按正常行程计算,将近四十天,到九江打个来回不成问题了。况且大运河水势好,到了涿州,经大运河永济渠到临济,从临济经陆路驿道到宿州,再进大运河通济渠到盱贻,陆路很快到九江对岸。回来陆路更快,算上办事耽搁,三十几天富富有余!
浔儿翘首盼父母,大约五、六天光景。国公正在吃饭时,一个门子跑来,手里拿副碗筷,碗里还有小半碗饭:“老爷,浔儿把碗筷放在门口,人不见了。”
辅国公申斥:“不是再三嘱咐尔等,这些时rì多加小心。还是出此纰漏!”
国公立刻来到大门口,只见人来人往,不见浔儿踪影。唤来家人、门子、兵丁,到处去找:“务必找到,一则,如此小童,在外凶险甚多;二则,其父母回来,我等如何面对?”
事出有因。
这rì浔儿还在门口边吃中饭,边翘首以待。饭还有小半的时候,她忽然远远看见那边走着两个人,就觉得是父母。
越看越像,越像越想,她撂下碗筷就喊:“我在这儿!”
那两个人头都没回,一直往前走,而且走得很快。
浔儿一直追,追着追着,不见了前面两个人,环顾四周,也不知道到了那里。
她开始东一头、西一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找父母,找国公府。
胡乱走了好长时间,太阳渐渐偏西,她感到又渴又饿。没有别的法子,拖着沉重的脚步,只有茫无目标的走。
天不作美,就要黑下来的时候,吹来凉风阵阵,汹涌的乌云遮住还有的微弱光亮。
整个天空突然漆黑一片,风在雨头,雨在风后。顷刻大雨如注,雷鸣电闪。
街上只有小浔儿单薄的身影,像一片树叶在狂风暴雨中飘零。
她本来怕响亮的雷声,怕魔鬼般的闪电。每一声巨雷炸响,她要打哆嗦;每一道闪电划过,她要打寒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