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版 声名起(1/2)
一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尺素摆放在袁文面前,清秀的字迹便如她的主人,淡雅若枝头的粉sè梅花。
“前听书后,感怀良久。知有大事,不敢相扰。徙倚之思,rì切而已。今又闻佳作,览之神往……”
寥寥数语,不过是些中规中矩的话,夏淑吉在信中叙述了听过“新西厢”后的感触,以及对那些新故事的读后感,无论是多么的jīng彩,总觉得不如“新西厢”来得动人。
便好像常见的读者来信,并没有多余的内容,但那点点“徙倚之思”,还是一览无遗。
袁文将这封言简意赅的短信读过两遍,确认对古文的理解没有谬误,出于礼貌,抽空写了一封回函。
本想用同样的语体,终究感觉少了些许味道,最后还是用自己擅长的白话文,一撮而就,辞藻相当华丽。
夏淑吉每rì都要从派往宋府做工的仆人处,收到几页当天印好的书稿,每到天sè将暮时,少女便有些心慌,总想着今rì的故事,不知何等jīng彩,是好笑的、感人的、讽刺的,还是充满着幻想奇趣的。
这一天黄昏时分,夏淑吉显得更加坐立不安,早早派了贴身的丫鬟去外面等候,怀中抱着一岁多的夏完淳坐在园中,不时向院门的方向看去,间或又痴痴盯着青sè的围墙发呆。
虎头虎脑的夏完淳不安分地从夏淑吉怀中探出半个身子,伸出手臂要捉前面的梅枝,差一点点便要够着,猛地一撅,冷不防摔到地上,哇地一声,张口小嘴便哭。
被惊醒的夏淑吉手忙脚乱将弟弟抱了起来,拍去他身上的尘土,柔声哄着小完淳:“端哥儿乖,不哭啊……姐姐给你讲葫芦娃的故事好不好啊……”
小完淳马上止住哭泣,无声地张着小嘴,忽而抽泣一下,含着泪花的大眼睛无辜地看着夏淑吉。
夏淑吉有些头疼,也不知道今天的书稿会不会有葫芦娃,看前些rì子的情况,这种可能xìng不大,可为了哄好自己的宝贝弟弟,不得不先说了大话:“端哥真乖,等夏顺回来,姐姐就给你讲葫芦娃咯,”
小完淳眨了眨眼睛,也不知有没有听懂,小嘴一撇,又哇哇哇大哭起来。
“端哥儿乖啊,姐姐现在就讲,现在就讲咯,”夏淑吉见状连忙道,怀里的完淳果然不哭了,无奈的她只好将已经讲过很多次的葫芦娃又讲了一遍,好在小完淳听得津津有味,居然不再闹了。
好不容易给夏完淳讲完了故事,丫鬟晓云风也似的跑了过来,隔着老远便嚷嚷道:“小姐,夏顺回来了,夏顺回来了。”
夏淑吉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心尖狂跳,像似等了很久,又好像只有短短的一瞬间,夏顺就出现在她面前,这次带回的除了几页书稿,还有一封折叠起来的信笺。
少女慌张地接过信笺和几页书稿,马上塞进衣袖,转身便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被丢在石凳上的夏完淳愣了一会,不知姐姐为什么不要自己了,小嘴一张,哇哇大哭。晓云连忙将他抱了起来,去找太夫人,只留下夏顺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心中却有些疑惑,小姐究竟怎么了,居然将小公子给丢下了?
夏淑吉早忘了刚才还抱着的夏完淳,躲进自己的闺房,伸手摸了摸滚烫的脸颊,深吸几口气,才伸出微微颤抖的小手,将那封信取了出来,轻柔的动作,好似手上捧着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什么宝贝。
怀着莫名的情绪打开信笺,夏淑吉星眸顿时一亮,方方正正的字体好似刻印一般;文字和说话时一样,非常直白,只是辞藻华丽,读着别有味道;更奇特的是句读处都标着一些奇怪的符号,这般读来,倒也方便。
他总能让人出乎意料,夏淑吉心中甜丝丝的,也不知在想些什么,俏脸泛着红晕,娇靥如花,很快取出笔墨纸砚,提笔写了起来,竟忘了要看今rì的故事。
和夏淑吉一样,其他府邸派出帮忙的仆人,每天也都会带着几页书页回去,袁文jīng挑细选的经典故事自然让众女纷纷“拍案惊奇”,可只有几页内容,难以尽兴。
当她们知道袁文已经写出很多,却因为印刷慢导致自己看不到更多书稿时,便不问青红皂白训斥自家的仆人,要他们努力干活,不要偷懒,争取每天多印一些,甚至恨不得多派几人,连夜印刷。
有了这样的动力,不用宋瑞花费心思,来自各处府上的仆人都很卖力,每rì印书坊都能全力开动,但因为字模数量和质地的限制,也只能印两三千页纸。
每页五百余份,一天也不过印出五六页新的故事,很快便能看完,小姐们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也不舍得放下,想到次rì便要归还,只能连夜抄写。
众女皆是一样心思,拿着各自抄写的书稿,急yù和人分享,有找贴身丫鬟卖弄的,有找闺中蜜友私语的,也有和兄弟姐妹讲述的。
闻者也和她们一样,为了这些jīng彩的故事,拍案而起者有之、骤然喷饭者有之、俯仰大笑者有之,皆是赞不绝口。
尤其看到那几则特别好的故事,却没有结局,顿时抓耳挠腮,急不可耐,不停询问这样的故事来自何处,后面的故事到底怎样?
得知这些故事来自“新西厢”的作者,不免又是一阵感慨:真是奇才。
可惜得不到最后的结局,又很遗憾。
这些人很快又将故事带到府外,将抄本带给更多人看,将故事说给更多人听。
明末无论贫富贵贱,都喜欢看话本、听评书,一些风格独特而又十分jīng彩的故事,很容易成为茶楼、酒肆,乃至市井之中的热点话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