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师父的传奇(一)(1/2)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陕西西安曾有一所全国闻名的中医学院,这学院的院长是一位姓刘的老先生,刘先生有一位女儿,名叫刘秀英。一rì,这学院内进来一个十六七岁的流浪儿,恰巧碰着了刘先生。流浪儿见刘先生是个管事人的样子,于是开口向他在学院内谋一件差事,以糊口活命。刘先生宅心仁厚,见好好一个孩子却沦落到沿街流浪的田地,以后更不知道会怎么样,于是有心留他在学院内做事。问了他几个问题,回答很流利,更令刘先生吃惊的是,这孩子能写会算,还颇通文墨,据他说是读过四年小学,流浪到城里后又经常在一所中学内旁听,知识又有长进。读过几年小学,旁听过一段时间,就能有这种程度,这孩子的天赋着实不浅。这时候,刘先生对他就不仅是同情恻隐了,这时他还动了爱才之心,于是给了他一份校园保洁的工作。
这个流浪儿就是师父老头陈德生。他的父母在六十年代第一年的全国大饥荒中饿死,而那时他的亲戚们自己家里都饿死了人,因此绝不可能收留他。他开始他的流浪生涯。在城里很少能讨到吃的,他听到在农村还能弄到吃的,于是出了城。农村的确能弄到一些吃的,但不过是一些野菜。寻到一点野菜后他就在一间荒废的小屋里用一口捡来的小锅用水煮了,狼吞虎咽。那是猪食都不如的东西,但饿得要死了的人其实并不比任何畜牧高贵多少,这就是古人说“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的原因。野菜里没有一点油水,吃进去的东西枯结在肠道里,很多人就胀死了,没胀死的也是大便出血。田野里的虫类也不能放过了,癞蛤蟆、老鼠、知了、蚱蜢……总之一切能够增加肚子里营养的东西只要逮着了就弄来吃。
多次回在生死边缘挣扎,但都活过来了。两年多过去,饿荒的情况已经好了一些,他返回了城里。他家的房子已经给几个亲戚占了,因此他根本不可能去投靠他们,他也不想去投靠他们,他继续在城里流浪。这天他就流浪到中医学院,碰到了刘先生,他的命运有了一次转变。
在学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刘先生更充分地发现了他的才能,爱才之心更盛,于是拿了中医药方面的书给他看,还让他有时间去听课。他似乎是个学医的天才,几个月时间,他把刘先生给他的书看完,刘先生一检查,发现他对中医的见解已经远超那些自己正正经经教授的学生了。
很快刘先生就让他正正经经做了他的学生,免除一切费用,而且还供给食宿。他有了一班同学,这同学里就有刘先生的女儿刘秀英,还有一个叫轩盛的男生,在后来的相处中他成了陈德生的好兄弟。
他天赋高、领悟快,因此学习的进度比一般同学都快了不少。刘先生给了他更高深的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请教刘先生。经常去他家里,他与刘小姐熟悉起来。刘小姐被他的天赋所惊倒,他则为刘小姐的美貌与贤惠而倾心。男才女貌,两个年轻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刘先生自然看出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事,他似乎默许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他还收了陈德生做义子,摆明了把让他做自己的继承人。
一切似乎都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教授千金爱上了流浪小子,流浪小子入主教授家,这正是传统戏剧的大完美结局。然而这世事的变化半点由不得人的意志,当这两个年轻人正准备踏入婚姻的殿堂的时候,一场翻天覆地的运动席卷了中华大地。癫狂的革命群众给温柔敦厚的刘先生安上了一长串的罪名,每天群情汹涌地拉他去批斗,有一天,在一场疯狂的批斗中文弱的刘先生被几个革命群众一顿暴打,刘先生躺下了,陈德生找到他,把他背回家,但他却再也没有起过床。
刘先生走了。刘先生在陈德生眼里是什么?是恩人,是圣人,是头顶的老天。他要为刘先生讨个公道,他不能让刘先生白死。他找到那群人,他要那群人偿命,得到的却是一顿毒打。他已经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公理,他疯狂了,他打了那个为首的革命小将。能得到什么好结果?是对他的审判。他有了一大堆的罪名,一堆莫须有的罪名。在连续多天遭到毒打后,有一天深夜一群人闯进他家里,把他押上了汽车。他从西安消失了,消失了十年。
十年后,当那场风暴终于过去后,他回来了。虽然这时他已被折磨得没了多少人样,但他兴高采烈地回来了,因为他就要见到这十年来他朝思暮想着的那个人了,在这非人的十年中,她一直是作为他的jīng神支柱存在的。他要跟她结婚,跟她重新开始美好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