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再见自然法师(1/2)
() 爱莲摸着两枚金币,她也准备去捐赠,井笙拉住爱莲,让她坐下。
爱莲有些疑惑地问:“老师,怎么了呀?”
井笙微笑着说:“乖乖,萌神缺钱用吗?”
“怎么会啊?当然不会。”爱莲诧异地看着井笙,她不明白她的老师要说什么。
井笙继续维持着一脸微笑:“对于捐钱的人,萌神会不停地赐福给他吗?能捐赠大笔金钱的人,萌神会宽恕他的所有罪行吗?”
“不会吧?萌神可是教导我们施受相予,祂怎么可能宽恕犯罪的人呢?”爱莲有些疑惑。
“仁爱和宽容能用钱买来吗?”
“应该......不行吧?可捐赠也是在做善事啊!”聪明的爱莲似乎知道她的老师想说什么。
“用钱能买来心灵的恬静吗?”
“当然不能。”爱莲对此有切肤之痛,她父亲莫哈多的悲哀正是来自于金钱和心灵的不安。
“用钱能买来生命的宁静吗?”
“不能!”爱莲斩钉截铁地回答井笙,这句话勾起了爱莲痛苦的往事。
井笙严肃地问:“那为什么要用钱去买福音劵?”
“老师,可......这是捐赠耶!不是买的啦!”爱莲还在犹豫地抗拒。
“和买有区别吗?你听听神甫在说什么。”
丁格尔神甫在弥撒台上语气高亢地鼓动大家要更多地捐赠,捐得越多的人将会获得更多的福音券,许多平民激动地拿出了更多银币,郑重地放进捐赠箱内,拿走一张、或是两张,甚至是三张轻飘飘的纸质福音券,像宝贝一样郑重地放进怀里,这一刻,他获得了心灵上的安宁。但是......也许他的孩子在家中嗷嗷待哺、也许他的母亲为了御寒而舍不得扔掉旧棉袄,也许他的女人为了晚间的餐桌而伤透脑筋,但他却在教堂捐赠了大把的金钱。
爱莲终于沉默了。
“对神灵的虔信需要放在嘴上?放在金钱上?难道不能放在心灵里吗?乖乖,包括人类和金币在内,这不都是萌神的福祉吗?”井笙尽力地引导爱莲,他从来不认为对神灵的敬仰需要去获得福音券,就像中世纪欧洲的赎罪券。如果这个世界真有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灵,那么,一切以神灵名义的行为都是对神灵的最大不敬。
爱莲幽幽地说:“老师,我懂了,虔诚的心灵不能由世俗的举动去亵渎。”爱莲抱着井笙的胳膊,怜悯地看着往捐赠箱拥挤而去的人群。
“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井笙脸上带着坚毅,他认为托尔墨斯教堂的做法是错误,但他无力去阻止他们的欺骗,被骗者是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井笙一两句话就能打破迷梦。
爱莲有些迷惘:“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许不应该把教堂修得这么富丽堂皇,也许萌神并不需要这么多人侍奉。”
“那么,这就是你应该做的。”井笙拍了拍爱莲的头,他的小乖乖真是聪明,但这却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教堂不巍峨高大就吸引不了信众,他们就会被邪教蛊惑,教会不人多势众也就吸引不了信众的羡慕,同样会对神灵的威信产生疑惑,普通人的想法就是这样低俗,而那些一拿出来就是高屋建瓴、金碧辉煌的篇章,总是能吸引到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当他们发觉是骗局时,早就输光了所有身家,甚至被迫押进了xìng命,更有甚者甘心情愿和骗子同流合污,希冀在骗局中捞回本钱甚至是获得高额利息,纯真的信念就在左右衡量后的贪婪中崩塌了。所以说,普通人是骗子的天然帮手这句话并没有错,只要你的骗局设置得好,被骗的人甚至心甘情愿地帮你圆满骗局,只求大大获得他的收益,历次的宗教迫害和政治倾轧莫不如此,就没有人想到把被骗的人组织起来反抗骗子,或许有,但早就被骗子和骗子的同党剿灭了。
“白姑教啊!”井笙心里一阵冰冷划过。
爱莲有些惊讶地问:“老师,什么是白姑教?”
井笙恍然醒来,有些苦涩地说:“没什么,老师想起了一些往事而已。”
“嗯!“爱莲也不多问,就这样靠在井笙胳膊上。
闹哄哄的捐赠终于接近尾声,托尔墨斯光明大教堂发出了数以万计的福音券,满满几个大箱子里全是金银币。
“神甫又丰收了!”井笙不知道这样的捐赠大会一年搞多少次,但看托尔墨斯光明大教堂的堂皇和奢华就可以见微知著,要知道一名平民的月收入也不过只有两到五枚银币,估计有一半都以虔信和恭敬的名义送进了教堂,油光满面的丁格尔神甫也是主要获益者之一。
井笙盯着神甫的那张脸,他想到了茨奇王国的少林寺住持释永信,令人搞笑的是,这位基础学历为小学的僧人还是某国某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他十分敛财有方,在少林寺拜佛烧香,低则六百大洋,高则六千大洋,甚至还有传说中的十万大洋香,和尚们和外人勾结起来,借助金庸和李连杰营造出来的虚幻名声,敛财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福音券比之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井笙曾经有一位jīng诚学佛的朋友说的话让他印象非常深刻。“魔王波旬说,末法时,我将派我的魔子魔孙进入佛教,身披袈裟败坏佛法。而释永信就是这样的人,茨奇王国的佛教已经不存在了。”
井笙反驳说还有辽宁海城大悲寺,朋友苦涩地一笑说:“戒律严则正法住世,戒律废则名存实亡。普遍的败坏并不因鹤立鸡群的存在而自行停止败亡,释妙祥不是明灯也不是地藏菩萨,他也是带着愤忿的执念。”
尸毗王以身饲鹰,承教的是心灵的果报,藐视的是自然的法则,留存的是以一己之力抗拒天下的气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