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实叫人莫明(3)(1/2)
茶餐厅内,莫明略显拘束地端坐,不时抬头,打量眼前的赵金成,想的却是,这赵金成最初不过是个不入流的相声演员,如今竟成了知名导演,世事变幻,果然莫测。
一个小时了,莫明一直这么端坐着,起先赵金成迟到,他等了半个小时,赵金成进来后,他又干坐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内,赵金成只是独自品着西湖龙井茶,翻看着一本最新出炉的电影杂志,除刚刚进来时给了莫明一瞥,便再没去搭理他。
莫明依然端坐着,他知道,在赵金成眼里,自己渺如蝼蚁,毫不起眼,估计在赵金成想来,自己这样一个人能跟他坐在一张桌子上,便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事实上,从赵金成不时流露出的表情中,他也看出了这点。
又过了半个小时,赵金成总算放下杂志,目光落到莫明身上。
“把你的剧本拿来吧,我时间有限,只能给你十分钟。”
莫明赶忙应声,将早就放在桌上的两部剧本,恭敬地递到赵金成手里。
这两部剧本是莫明jīng心准备的,从他所创作的十多部剧本中挑选而出,一部叫《yù望之旅》,另一部叫《贾宝玉重生》。两部剧本反差很大,前者艺术xìng很浓,偏重文艺范,后者则充盈各种趣味,从趣味的角度出发,烘托人文主题,侧重商业xìng。
带这两部剧本,一方面是莫明自己对它们钟爱,另一方面则是方便对方选择。
“yù望之旅?”赵金成翻看着第一部剧本。
“这剧本,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社会的打拼过程中,对自身各种yù望的挖掘和思索,也有对周围所遇其他人的yù望的探索和领悟。以yù望为坐标,多方发散,从而填充一个属于当代青年的独特经历,构成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脉络。”
“是吗?”赵金成嘴角挂着冷笑,“你今年才多大?二十多岁?这样的年纪就写这种剧本,妄图探索人的yù望,不觉得可笑吗?你才在社会上打拼几年,就妄图从yù望的角度触及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年轻人,你不觉得自己太轻浮了?”
莫明一怔,暗自叹息,却没有表露在外。
莫明很想告诉对方,自己为了写这部剧本,曾耗费半年时间,在社会上获取独特的经历,半年里,他做过推销员,做过闹市小贩,甚至深入赌场、法院、医院和情sè场所。莫明很想告诉对方,人的yù望,并非只有到了一定年龄的人才能探索,年轻人挖掘年轻人的yù望,尤其是深入地挖掘,往往会更真实和震撼。
经验告诉莫明,这些想法他只能暗怀于心罢了,上次跟一个导演见面,就因为袒露了这些想法,遭到对方更大的冷嘲热讽。
随手将《yù望之旅》甩在一旁,赵金成开始翻看另一部《贾宝玉重生》。
“光看名字,估计就是充斥低级趣味的东西。”赵金成淡漠道。
“这剧本跟刚才那部反差很大,刚才那部内容比较严肃,这部轻松许多,里面填充了很多娱乐元素。讲述了贾宝玉重生在当代一段喜剧化的经历,过程中,从侧面反映出当代社会和当代人的一些病态,让人发笑之余,渐渐引发对生活现状的思考。”
莫明忍受着对方的不屑,进行了说明。
赵金成闻言,“啪”地一声合上剧本:“年纪轻轻,你看过《红楼梦》吗?像你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有几个还关注哪些经典著作?不是穿越就是重生,还写什么贾宝玉重生,简直是在糟蹋经典!我就纳闷了,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就喜欢搞些古里古怪的东西,还满以为这样能糊弄观众,简直是下三滥,不堪入目。”
莫明再次一怔,暗忖,看来这次的事又泡汤了。
莫明同样很想告诉对方,确实很多有关穿越和重生的影视陷入泡沫化,甚至极度恶搞,但自己这部真的不能归入那类。莫明很想告诉对方,早在高中时代自己就熟读了《红楼梦》,且阅读了大量古典小说,为写这部剧本,更是仔细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为给剧本注入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文特xìng,还做了其他准备。
然而,从眼前的情况判断,对方显然不会给莫明阐释的机会。
赵金成已从座位上站起,临走前忽然转身道:“小家伙,混社会不容易,混影视圈更不容易,须得有自知之明。”
太阳已西沉,黑夜前的黄昏,伴随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来临,下午还阳光鼎盛,明媚夺目,到了傍晚竟下起雨来,天气之诡异,叫人难以捉摸。
雨中的大街,喧嚣和躁动,较之往常要削弱很多。
独自走在大街上,莫明毫不怀疑,眼下,自己的背影看起来定失落非常。
莫明手中攥着手机,很想拨通诗诗的电话,却不禁发现,手机上的按键似乎变得格外沉重,难以按下。他实在不愿告诉诗诗,这次又以失败告终,可事实摆在那里,不得不面对。
正当莫明犹豫不决之际,诗诗的电话打了过来。
“对不起,今晚我不能陪你吃饭了,张导摆下宴席,要求主演必到,说是趁着这次晚宴,将后面的拍摄详细谈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