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时代和利益的选择,那改变历史吧!(1/2)
第1353章 时代和利益的选择,那改变历史吧!(月票加更)
“这个方子这么厉害,那这怎么没有传下来?”方言终于忍不住对着师父陆东华问道。
陆东华一怔:
“这不是传下来了嘛。”
“……”方言无语了。
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儿的,更多是想问到了二十一世纪,自己怎么连听都没听过了。
不过站在师父这会儿的角度来看,这不是前几年的杂志正好写了嘛,有啥没传下来的?
方言只好改口道:
“我是说,我居然都不知道,而且您看,现在医院里的医生大部分人应该也不知道,特别是药房里面的中药师,你看看刚才他们的反应,完全不知道这个方子。”
老爷子一拍大腿说道:
“嗐,你也不看这书是啥时候的?72年!那是什么时间?”
方言一怔,是啥时间?
突然他反应过来,对啊,风暴时间,这时候能够发行的书,到了后面也会成为某种下意识就会打马赛克的东西。
难道是因为这个?
那也不对啊,这个治疗方法如此的管用,不能就因为这么个问题就被和谐了吧?
完全没道理啊!
方言感觉这不直接得个诺贝尔奖简直就是屈才了。
当然了,诺奖那玩意儿,方言也是经历过的,里面水有点深。
需要其他诺奖得主或者是一些大的权威单位提名才行,就像是屠女士团队的青蒿素在1972年就搞出来了,到了2015年才得奖,相隔时间四十四年。
诶,等等,怎么又是这年?
方言揉了揉眉心,感觉里面像是有一双大手在搅动似的。
难道是未来发生了某些事儿,才导致这个方子没有传承下去?
不能真是疫苗太赚钱了吧?
方言脑子里也忍不住思考起来了,他记得看过相关统计,在他大学毕业后那会儿全国每年狂犬疫苗使用数量占据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每年狂犬疫苗批签发量超过8000万剂次,因为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庞大的暴露风险基数也使得对狂犬疫苗的需求居高不下。
且市场规模还在不断增长,整体市场的年利润应该是一个较为可观的数字。
这还只是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加入后,更是直接翻了好几倍的费用。
如果这样计算这下瘀血汤成本简直就是毛毛雨,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并且他组成也不是秘密,完全没有商业价值。
“发什么呆呢?!”师父陆东华的声音把方言拉回了现实中。
他回过神来,解释道:
“哦,没事,我就是在想这东西这么厉害,不传承下去实在可惜了,这得救多少人的命啊!”
陆东华看着方言皱着眉发呆的样子,叹了口气,慢悠悠开口:“也不是没传下来,是传着传着,就藏起来了,这里面的原因,比你想的复杂。”
他指尖敲了敲桌角的旧杂志,语气里带着点感慨:“首先就是那几年的杂志,后来多少好东西都因为‘时代印记’被束之高阁?而且现在医院里更讲‘西医标准化’,中医的老方子要么被改得面目全非,要么就锁在图书馆的旧书堆里,年轻医生连见都见不到,更别说学了。”
“再往后呢?”陆东华顿了顿,接着说,“那不是疫苗起来了嘛。你也知道,现在被狗咬了,第一反应就是去打狂犬疫苗,谁还会想到找中医开方子?疫苗是‘预防’的,方便快捷,医院也愿意推,毕竟流程标准,风险小。可下瘀血汤是发病后用的,得辨证,得看时机,还得跟病人解释‘为啥小便会红、为啥会拉肚子’,麻烦不说,万一碰到急重症,还容易被质疑。”
师父这么一说,方言立马就感觉自己想得还是有道理的,狂犬疫苗加免疫球蛋白,一套下来多少钱?下瘀血汤一副才多少钱?如果他是医院,是药厂,更愿意推哪个?这不是说有人故意藏着方子,是‘市场’推着大家往‘更赚钱、更省事’的方向走,老方子没人推,自然就没人知道了。
这时候陆东华继续说道:
“而且你看这里写的‘随访十年’,可现在的人你随便找个人问问,他信这个吗?他们当然是更加信化验单,信报告,信‘国际通用标准’。你跟他说‘用汉朝的方子能治狂犬病’,他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骗子’?连医生自己都没底气,方子怎么传得开?”
“除非是真的发病了,用这个玩意儿救急,要不然还真是没人用。”
方言点了点头,确实啊,除非是发病了,疫苗已经没办法了,要不然谁用这玩意儿?
只有那些被医院判了死刑,让回家等死准备后事的人,才会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但是救命稻草后面也会逐渐被人忘掉的。
“不过你不一样啊。”陆东华这个时候说道。
方言转头看他,只听师父继续说道:
“你现在的影响力把这个方子推广出去那还是挺容易的,你把张福治好了,再拿这个病例去给卫生部打个申请,再把这个方子推广一下,至少大部分的中医院肯定会收到这个消息,而且你还可以在学校里也推广一下,到时候新毕业的那些学生,不是也就知道了嘛。”
方言猛地抬头,眼里瞬间亮了,他之前光盯着为什么没传下来,却没想着自己能成为传播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