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统元盛世启,提前五百年的航海(求(1/2)
第253章 统元盛世启,提前五百年的航海(求月票)
与以往每次的大胜皆不相同。
此一役——
明明给大宋带来的东西將会远超以往,但无论是对於大宋朝堂也好,亦或是对於顾瑾也罢。
战后所迎来的,却並不是欢庆。
而是最为悲凉的国丧。
开封。
顾瑾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返回了此地,来接管大局。
赵德昭確实不堪大用。
他太老实了。
这一点,从原本歷史之中的种种便能看得出来,甚至都未曾等到赵光义亲自对他下手,他自己便死在了自己的剑下。
这种人可以称为仁义君子。
但却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
也好在赵匡胤安顿好了一切,无需让赵德昭去做什么,只需要等待顾瑾亲自归来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顾瑾將整个前线军事都交给了杨业。
这是对辽国最为了解的將领。
纵使顾瑾也不甘心,但他也不得不选择回朝,来稳定大局,同样也要安顿好对於此战的奖赏。
开封城,入眼皆是悲凉。
身为开国之君,赵匡胤在整个大宋的影响远超旁人想像。
尤其是这些年来顾瑾再次在整个宋境之內展开了改革,让整个大宋百姓的日子再次上了一层楼。
这一系列的种种都让赵匡胤这个皇帝更加受人爱戴。
如今帝崩,所带来的影响自是极大。
顾瑾一直都在稳定著大局。
不仅仅是庙堂之上,同样还包括了各地百姓的民心。
通过御史台。
他將此一战的结果朝著天下各地散去,就是想要用此次的大喜来冲刷掉帝崩的大悲。
这確实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听闻到顾氏再次独掌朝纲之后,整个大宋境內的百姓对此皆是欢呼雀跃。
那源於赵匡胤身死所带来的恐惧。
在这种种的情况之下,越来越弱。
而顾瑾也是並未犹豫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亲手操办了赵德昭的登基大典。
他並未如同以往顾氏子弟那般轻仪式。
相反——
这一次他所举办的登基大典远超以往。
並非是为了面子。
真正的原因同样还是因为赵匡胤的身死,除此之外,也就是他需要向天下人说明大宋乃华夏正统。
局势已经变了。
顾瑾已经清楚的察觉到了这点。
大宋与辽国的爭执,绝对不是短时间內可以结束的。
因为两国的国力都在节节攀升。
且掌权之人皆算有能。
两国相爭就是如此,就亦如昔年战国时期那般,秦国的崛起以及列国的不断衰弱,奋六世之余烈最后才开结果。
至少在当前的情况之下,他还看不到宋辽两国之间的可战之机!
而这同样也是在为了他日做准备。
对於顾瑾所安排的这一切,赵德昭自是不会拒绝。
別说是他。
甚至就连赵光义都是绝对的配合。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开封九年,三月。
赵德昭於开封正式登基,改元“统元”。
寓意——“一统天下、统御四海”。
大赦天下,赏赐群臣。
时间匆匆而逝。
整个天下之间仍是风起云涌。
——北汉之战的消息,已经彻底传了开来。
辽国那些將领先前所做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之下终是遭到了反噬。
不仅仅未能影响到此战的局势。
同样也是让整个宋军与顾氏的威名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但饶是如此,这一切於当前的局势却也无用。
王应琛在整个雁门关设下了重兵,就是在防范宋军踏过雁门。
他绝对可以称之为此一战的受益者之一。
虽然辽国的伤亡並不小。
但王应琛已经是彻底掌控了权力,將整个辽国的权力都集中到了庙堂,这对於他乃至耶律贤而言,绝对可以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於一个帝国而言。
——权利的统一,所代表的便是政令的一统。
而王应琛接下来的目標同样也只有一个。
那便是辽东。
这也是时代的必然性。
其实如今的宋国与辽国之间,双方就像是两个极端一般。
地势的不同,所给两国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制度方式。
宋——当然是以商业为主。
江南之地多年的商业基础就註定了这一点,包括两广之间的海贸繁荣。
而辽国则是以自己广袤的疆域来大大发展农业。
这一点与原本歷史之中截然不同。
其实按照当前时代的生產力来看,若是长此以往的话,自是辽国这种模式更加適合发展。
因为商业有著一个上限。
而当前时代,农业仍旧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
宋国同样也需要粮食。
至少以当前的土地而言长此以往下去,所能耕种的面积是远远不够的。
但自拿下了北汉之后,这一点便完全不需要去担忧了。
短时间內,这些问题都可以不必在乎。
而顾瑾他完全可以趁著这段时间,去发展北汉之地,让当地的百姓恢復过来,实行开垦的同时在国內达成经济循环。
同样的——
他也可以以海贸之势来与辽国去爭辽东!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
两广到辽东,蓬莱到辽东。
这其中的海路在如今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了,包括琉球之地与顾氏之间的联繫等种种,这一切都给与了宋国能去一爭的可能性。
顾瑾自是不可能会放弃这个机会。
要说哪里最为不好。
那便应该是顾瑾彻底被绑在了朝堂之上。
但这一切於他而言也是他该承受的。
国事战事
这一切的种种都需要他去调度。
好消息就是,这一代的顾氏子弟虽然不是那般的优秀,但也算得上是可用之人。
尤其是再加上顾氏代代相传的各种资料,以及各代先人昔年所提出的设想,虽然其中东西並非是全部可用,倒也是有著不小的可取之处。
——以工代賑,税收减免,土地改制。
这一切的手段都是让北汉之地快速復甦过来的基础。
除此之外,顾瑾同样还利用起了顾氏的资源。
让顾氏於北汉之地经营钱庄,提供贷款给当地商户及百姓。
顾氏的財富绝对可以称之为当世之最。
千年积累的底蕴。
给与了顾氏十足的底气。
同样的,利用顾氏的基础也是在刺激经济的復生。
让顾易比较惊讶的是,这一代的顾氏子弟竟然在北汉之地搞起了专门的“工坊区”。
以顾氏和朝廷的名义。
就在整个太原发展起了以地区特色为主的皮毛加工制铁等工厂。
在聘用百姓的同时。
以官方的渠道,通过海贸的方式来发展地方上的经济。
这完全超出了顾易的预料。
哪怕他早已確定,当前九州的商业发展已经超出了原本歷史太多太多,但却压根也没能料到,这种局面竟会提前这么早的出现。
这算是啥?
资本主义的雏形嘛?
顾易倒也並非是有著什么其他的念头,只是习惯性的沿著这个模式继续思考了下去。
眾所周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始,便是因为工业与运输的“动力瓶颈”。
煤矿开採、包括纺织以及冶金等手工业作坊所受到的天然缺陷,无法支撑规模化、集中化的工厂生產。
最后才在“灵感爆发”之下。
经过一代代的叠代,最后產出了蒸汽机。
如今这算不算是工业革命的初始?
顾易也不清楚这一点。
但很显然,当顾氏踏出了这一步之后,他们早晚都会面临到这方面的问题。
在一阵犹豫之后。
顾易也是並未去干涉这一切。
虽然这很有可能对整合九州造成极大的影响,但事情的发展向来不会一成不变,更別说他还有著修正的机会。
顾氏的路註定充满了艰辛,同样也是需要处处碰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