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三国齐动,风云骤起(求月票)(2/2)
“也要让宋国虽胜犹败,短期內无力对我大夏构成威胁!”
“如此,方为我大夏百年安泰之基!”
一番话语,掷地有声,將一场可能的被动参与,扭转成了主动操控局面的战略博弈。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这李元昊如今在西夏的地位可是十分的超然。
並非是因为他那所谓的太子位。
其实在这种还保留著些许草原传承的王朝之中,这所谓的太子位其实是最不受重视的!
李元昊能有这今天的地位,完全是靠著他自己的能力杀出来的。
连续多次的与辽会战。
让李元昊快速的成长了起来,成为了李德明几个儿子之中最为煊赫的存在。
总言之——
尊贵的並非是太子位,而是李元昊。
整个堂內一阵静默。
所有人都在紧紧的盯著堪舆图上的西京道。
不,也可以换个名字。
此乃河套、河西等地。
光凭著这两处,便足以说明此处地界的重要性!
李德明此时也已经沉默了下来,但就在片刻之后,他便已经思考好了一切,顿时便放声大笑了起来:
“太子之策,深得朕心!”
“传令下去,依太子之议行事!”
“命左厢军向辽境移动,摆出进攻態势,但无朕之手令,不得与辽军主力决战。”
“另,遣使回復顾公之约,就说我大夏必不负盟友之约,共击北虏!”
旨意下达,一场关乎国运的算计就此落定。
群臣此时也已经完全反应了过来,对此没有丝毫的抗拒,纷纷称是后便相继而去。
兴庆府的宫殿內,李氏父子相视一笑,眼神皆是落在了那堪舆图上的西京道。
辽国,开京。
丞相府。
虽已入夜,相府大堂却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与西夏朝堂上那股夹杂著草原野性的喧囂不同,此间的气氛凝重如铁,唯有地图翻动与压抑的咳嗽声偶尔响起。
王应琛端坐主位,身形未见魁梧,甚至有些清瘦,但那双深陷的眼眸扫过堂下眾臣时,却带著一种洞察一切的冷冽锋芒。
他面前的长案上,摊开的不仅仅是宋夏边境的军报,还有厚厚一摞关於大宋国內粮草调动、御史台巡查记录的密文。
“诸公,此间之事如何处理啊?”
王应琛的声音平静无波,却直入主题,让在场所有人心头一紧。
侍立两侧的,皆是辽国当下的栋樑。
有战功赫赫的于越耶律休哥,虽年事已高,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有沉稳持重的南院枢密使耶律斜軫;亦有深受倚重、执掌汉军事务的韩德让。
包括不少的文臣。
这些人代表著辽国契丹与汉人精英的结合,也是支撑起辽国朝局的核心力量。
“丞相,”耶律休哥率先开口,声若洪钟,“宋军陈兵边境,其势汹汹。”
“幽州乃我南京屏障,绝不可失!”
“请给老夫精兵,必让那顾瑾在坚城之下撞得头破血流!”
作为常年与宋军交锋的老將,他深知幽州的重要性。
耶律斜軫则更为谨慎,补充道:“于越所言极是,然据报,西夏李德明父子亦蠢蠢欲动,西京道兵力空虚,若夏军真的大举来犯,恐难以兼顾。”
这些人可都是辽国最为核心之人,经验显然是十分老道。
其实这也是顾易觉著顾瑾此生难以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
——列国之中,皆有人杰。
且顾瑾的能力也只是与这些人不相上下。
在这种情况之下。
顾瑾要想平定整个天下,其中的难度是难以想像的。
都无需用原史之中的此间乱世相比,就去说那最广为人知的三国时期。
在原史之中。
三国豪杰无数,最后凝一之时还不是因为蜀吴之间內部的溃烂?
也唯有顾琛那种级別的人物,才能不顾一切阻碍,直接將所有的问题全部碾碎!
但可惜,顾瑾显然成为不了不琛。
“丞相,下官以为,宋夏此举,名为同盟,实各怀鬼胎,顾瑾欲借西夏之力牵制我西线;而李元昊”
韩德让沉默片刻,这才开口,冷哼了一声,“彼辈豺狼之性,所求无非是趁火打劫,攫取我西京之地利。”
“其心可诛,其行可测。”
王应琛微微点头:“德让所见,与我不谋而合。”
“西夏想学渔翁得利?还嫩了点!”
他的表情愈发的严肃,眼看著群臣將目光纷纷对准了他,也是不再犹豫,当即开口:“西夏,不过是疥癣之疾!李元昊想作壁上观,待价而沽?”
“我偏不让他如愿!”
“传令——”
“命耶律奚底於西京道收缩防线,放弃外围不必要的堡寨,集中兵力固守大同府及几处关键军州,逼李德明攻占那些贫瘠地区!”
“耶律休哥听令!”
“相予你全权,总督南京道军政,依託燕山险隘和坚城深池,最大限度消耗宋军锐气和兵力!”
“记住,初期不必追求野战决胜,就是要用一座座城池,一道道壕垒,把宋军拖垮、拖瘦!”
“末將领命!”耶律休哥抱拳,声震屋瓦。
王应琛丝毫都没看他一眼,径直看向了韩德让:“德让,令你率领我军精锐骑兵,由本相亲自节制。”
他似乎也早就已经想好了一切。
对於此次宋军的种种动向,压根就没表现出半分的畏惧。
他又何尝不知顾瑾呢?
当玉米出现的那一刻,王应琛其实便已经料到了顾瑾绝对会在有生之年,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统一大战。
他又何尝不是为此而做著准备?
王应琛为何一直不动用助力去应对西夏?
其实其中原因並不是全都因为宋军的牵制,只是因为他必须要保留住大半的国力,来应对接下来和大宋的一场大战!
而这,同样也是辽国的一次机会。
只要能够打贏此战。
那便可以从宋国手中完全夺回北汉之地,重新占据地势上的主动。
除此之外——
还有著玉米这件利器!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王应琛已经弄到了一些玉米,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但只要这一仗能够打贏,那些人的心散了些许,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的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