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反响(1/2)
徐风正忙於接受电影频道的採访,同时心系《彗星来的那一夜》的票房走势。
得益於中影的强力宣传,这部电影首周末票房竟奇蹟般地突破了1000万,这一成绩令业界为之震惊。
报纸头条纷纷以“首部国產科幻片缔造票房神话!”、“50万成本撬动千万票房,国產科幻小成本大製作惊艷亮相!”为题,对《彗星来的那一夜》进行了深入报导。
这部电影不仅在中影內部引起了巨大反响,也成功吸引了业界其他巨擘的瞩目。
华艺,这个在中国民营影视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公司,自然也对这部电影的非凡成就予以了高度关注。
王仲磊感慨万分:“真是不可思议,50万的成本竟然能换来超过2000万的票房,40倍的收益,青影厂这次真是赚得盆满钵满。”
王仲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既然这部电影如此火爆,我们岂能坐视不管?得赶紧派人联繫徐风,把他爭取到我们公司来。”
王仲磊略有迟疑:“但他毕竟只是个大学生,我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
王仲军坚定地摇了摇头:“你在大学的时候能拍出这样的佳作吗?”
“別说你不行,冯晓刚也不行。徐风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导演新星。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赶紧拉拢他。万一他下部电影再创佳绩,那我们就能多一个与冯晓刚抗衡的筹码了。”
说著,王仲军指了指冯晓刚递过来的《夜宴》投资书,眼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与此同时,电影界的两位泰斗级人物——张一谋和陈凯哥,也对《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国產科幻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首先联繫到了张一谋,对於这部小成本大製作的电影,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彗星来的那一夜》真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在科幻这个相对冷门的领域,它能够脱颖而出,不仅票房喜人,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我们国產电影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徐风作为一位年轻导演,能够有这样的眼光和执行力,实属难得。”
隨后,记者又採访了陈凯歌。陈凯歌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语气略显复杂:“《彗星来的那一夜》確实在国產科幻片中独树一帜,它敢於尝试新的题材和敘事方式,这一点值得肯定。”
“然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部电影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角色塑造上,有些人物显得过於单薄,缺乏深度和层次感;在剧情推进上,虽然设置了多重平行宇宙的设定,但在某些情节转折上显得过於突兀,缺乏足够的铺垫和逻辑支撑。”
“当然,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易,但艺术是无止境的,我们总是期待看到更加完美的作品。”
陈凯哥的批评虽然中肯,但並未影响《彗星来的那一夜》在观眾和业界的热度。
徐风在得知陈凯歌的看法后,也表现出了谦逊的態度:“非常感谢陈凯哥导演的批评和指正。我深知自己在艺术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陈导的宝贵意见,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我会认真反思,努力在未来的作品中改进这些问题,为观眾呈现更加完美的电影。”
虽然徐风言辞间满是对陈凯哥导演批评的认同,但是在他低下头的瞬间,眼底却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徐风在心里暗自嘀咕:“陈凯哥观点,未必就適用於我的作品。”
如今,陈凯哥的《无极》尚未上映,可徐风已然预见影片上映后的景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