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准备(1/2)
退朝之后,朱祐樘回到乾清宫,却依旧难以抑制內心的激动。
他在殿內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边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画面,对刘大夏和张仑的讚赏之情愈发深厚。
思索片刻,他唤来何鼎,提笔写下一道詔书,对两位將领的功绩予以高度肯定,並决定重重赏赐,以激励全军士气。
与此同时,京城的大街小巷已然传开了边关大捷的消息。
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酒肆茶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著这场胜利,言语间满是对大明军队的自豪与对国家安寧的期待。
刘大夏在辽东得知皇帝急召大臣商议要事,心中明白,这是关乎边境未来走向的关键时刻。
他一面加强辽东的防御部署,不敢有丝毫懈怠;一面命人密切关注达延汗部的动向,防止其在和谈期间有任何异动。
而张仑则带著神机营的部分將士凯旋而归,一路上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此起彼伏。
抵达京城后,他马不停蹄地进宫面圣,向朱祐樘详细匯报了战场上的细节。
朱祐樘听得极为专注,不时询问一些关键问题,对神机营的游击战术讚不绝口,並鼓励张仑继续钻研军事策略,为大明的国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1???.???】
次日清晨,大臣们早早来到朝堂,继续昨日的討论。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眾人都有了更为成熟的想法。
刘健提出,在和约中应明確规定达延汗部对大明的朝贡义务,以彰显大明的宗主国地位,巩固双方的和平关係。
吏部尚书马文升则建议,从內地选派一批能干的官员前往辽东任职,加强当地的行政管理,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为长期和平奠定坚实基础。
朱祐樘认真听取每一位大臣的建议,权衡利弊。在討论到贸易开放的具体地点和商品种类时,各方意见出现了分歧。
有的大臣主张扩大互市规模,促进经济繁荣;有的则担心开放过度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隱患。
经过一番激烈的爭论,最终决定先在几个重要的边境城镇试点开放互市,严格把控交易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確保贸易活动既能促进经济交流,又不会危及国家安全。
隨著討论的深入,各项决策逐渐明晰。朱祐樘对大臣们的表现十分满意,他总结道:“此次边关大捷,是我大明之福。但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应珍惜。
眾爱卿所提之策,皆为长远之计,务必儘快落实,朕期待看到一个繁荣稳定的边疆。”
退朝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兵部开始著手制定辽东边防的详细建设计划,安排兵力部署;礼部则紧锣密鼓地筹备与达延汗部使臣的和谈事宜,擬定和约的具体条款;户部与工部协同合作,核算钱粮、规划物料採购和工匠招募,为边防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京城內一片忙碌景象,所有人都在为实现边境的长久和平而努力。
而远在草原的达延汗部,也在焦急地等待著大明的回应,他们深知,这一次的和谈,將决定著达延汗部落未来的命运。
三日后,工部尚书徐贯与户部尚书韩文准时將钱粮使用与工程规划呈至御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