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7 迎使大军(1/2)
李世民的视线离开书案,看向站在闕下满脸不服的程咬金:“知节,你说的是你家哪个娃儿?”
程咬金道:“回陛下,当然是大郎处默。”
李世民问:“你家程处默几岁了?”
程咬金道:“今,明年十六。”
李世民差点气笑:“你怎么不说五年之后他就二十了呢?”
程咬金一抱拳:“陛下圣明。”
李世民道:“知节,此去即墨迎接来使,不是小事,不是儿戏,你家处默还小,等过几年再说。”
程咬金道:“陛下,过几年还会有皇子来到吗?”
李世民一愣,这傢伙,提的问题很尖锐嘛。他便换个角度跟程咬金交流:“知节,他们家的几个小子,最小的也十七八了,能授予官职。你家小子,才十五岁,他在军中能做什么?叫朕给他什么职位?”
程咬金道:“十五岁还小吗?那个谁,甘罗十二还当了宰相。”
李世民別过头去,你儿子敢比甘罗?吾为汝脸红也。
程咬金咳了两声,他也觉得不好意思,不过还是把老脸绷住,说道:“陛下,臣叫处默隨军,只是想叫他开始接受歷练,並不在乎官位高低,哪怕是白身,哪怕是普通一小卒,臣也愿意。”
李世民道:“知节此话当真?”
程咬金把胸脯拍响:“臣怎敢欺君?”
话已至此,李世民只好说道:“那好吧,就叫你家小子同行。堂堂国公家子弟,也不能真的白身,就让他做个副队正吧。记住,你儿子是去歷练的,不是当官的,只须带著眼睛耳朵,嘴巴只能用来请教,不能用来下命令。”
程咬金大喜:“臣遵旨。不,臣代小犬遵旨。”
九月初一日巳时初,一队人马从长安春明门鱼贯而出,大唐迎使军终於出发。
李世民將这支五百人的军队,命名为迎使军。
原本他想让迎使军二十九日就走,不料消息传开,就有大臣面奏,说京师已经戒严,突厥尚未撤兵,现在五百人的军队出城,万一碰上突厥骑兵,难免一场交战,后果难以预料。
这理由十分充足,於是出城计划暂停,朝廷加紧与突厥谈判。
三十日,李世民又亲自驾临城西,斩白马,与頡利盟於渭水便桥之上,突厥乃引兵退去。
迎使军右团二百人,为开路先行,校尉是吴国公尉迟敬德长子尉迟宝琳,宿国公长子程处默是他手下的手下,做一个副对正。
中军一百人,迎使军总管、左卫中郎將、新乡县公吴黑闥亲领。
一帮少爷们,诸如赵郡王李孝恭长子李崇义,宋国公萧瑀长子萧锐,蔡国公杜如晦长子杜构,都在中军。
另外鸿臚寺与司农寺派员跟隨,也混在了中军。
总之,中军是个大杂烩。
左团二百人殿后,校尉是凉国公安兴贵长子安元寿。
內中还有两个不是本系统的人,一个是即墨县令家僕人刘良,一个便是嶗山道士的二弟子钟二吕。
两人住在刘德威府中,耐心等了三天,终於踏上归程。
李世民为人,一不会忘本,二不会小气,他记得嶗山那个万斛道长,功劳第一份,於是赐下锦缎十匹,黄金百两,开元通宝若干。又赐道籍五份,名字隨便万斛填写。
钟二吕將这些全部打包,放在一匹马上。这支队伍,要別的也许没有,马儿隨便挑。
隨行马匹之中,有一匹高大神骏的纯红毛色战马,据说是波斯国进贡来的,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是陛下当年坐骑。名字十分高大上,唤作什伐赤。
隨著张明一封国书到来,李世民想起了许多当年往事。
当日夜半时分,他来到东宫马厩,看望他多年战友什伐赤,
他摸摸马鬃,捋捋马毛,对马儿说道:“都怪朕,几年不再征战,只把你养在深宫,消磨了你的锐气。你原是应该驰骋天下的,明日朕再带你上阵。”
“然后再麻烦你远行千里,帮朕驮来一位少年贤臣。哦,朕差点忘了,內库之中,还有朕的黄金甲。”
八月底的清晨,已经有些凉意。
即墨县城正东的官道上,三匹红、白、青毛色各异的乘马,一辆双马拉著的簇新四轮马车,正在不疾不徐往东行去。
骑著马儿的,是张明、刘欣然和庄四田;驾驶马车的,是郑三品;马车里坐著四人,林楠和陈墨,还有前程似锦。
他们主侍八人,今天要去野炊远足,是骑马坐车的远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