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河东形式(1/2)
诸葛爽给三人分別拣了十人补了一火,隨后便命人带他们去领装备。
先是登记安排了营房,三人在文书的带领下来到武库,方才比试时去的库房装的只是训练时用的器械。
武库,才是存放战时装备的地方。
来到武库,近两丈的骑槊人手两根,横刀人手一把,因为这是每个士卒都有的基础武器。
配一弓三弦,箭三十羽,弓袋箭囊一套,皮索三根,抓俘虏用的,又领全副铁甲,另有三副软皮甲,还有骨朵,短锤,短矛,盾牌等副武器,凭个人喜好领用。
刘克之的长柄双锤本就是副武器,无需其它兵器,牛礼家传一根好步槊,也用不上,杨师厚则是挑挑拣拣之后,选了一根长枪。
因是骑兵,还有全套的马具,鞍韉轡头齐备。
而步兵一火则是擎张弩五具,角弓弩十具。
除了这些,还有短刀,銼刀,钳子,火钻,一斗三升的粮食袋,一斗五升的水袋,一斗的副食袋,还有药袋,盐袋,铁马盂(饭盒),磨刀石,单人帐篷,每人都是这么一套。
军衣是麻布原色,皆是成套衣物,有裤子,连裤袜,六带,抹额,皮带,帽子,被带,此时天气还未转暖,所以还发了皮帽,皮大衣,鞋靴三双。
接著又发下了乾粮,主要就是干饼、肉乾之类,有的干饼上甚至还撒著芝麻。
每人还有一小袋盐,一条咸肉,几条浸透了酱醋后晒乾的布条,这是拿来放水里过一下调味的。
同时给五贯钱,五匹绢,这是开拔费,乃是唐军惯例,也是必须给的,不给开拔费的节度使,都已经再世为人了。
作为火长,刘克之三人还领多得一桿认旗,黑底,上面绣著走兽,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这是为了防止兵不识將,將不识兵所作,打仗时刘克之要背在背上。
装备领好没两日,诸葛爽便下令大军开拔,北上河东打沙陀。
至於诸葛爽为何这么积极,原因也很简单,他看李国昌不爽很久了。
二人的恩怨还要追溯到咸通四年(863),那一年,诸葛爽还是一个乞丐,没错,作为诸葛武將的后人,诸葛爽居然成了一个乞丐。
那一年他在徐州乞討,朝廷为了防御南詔,从徐州徵兵两千,他为了吃饭,加入其中,隨后分兵八百人戍守桂林,他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朝廷与士卒约定,三年便让人换戍,但三年又三年,直到咸通八年,朝廷也未曾实现承诺,加上当时的待遇太差,於是,戍卒的思乡之情再也压制不住,他们杀了都將王仲甫,拥立了当时的粮科判官庞勛为统领。
庞勛也確实是个天才,居然带领这八百人一路从桂林打到徐州,並如同混雪球一般,將兵力扩充至二十万,控制了漕运要道。
当时的庞勛並没有继续攻城掠地,而是上表朝廷,自请留后,让朝廷封他为徐州节度使。
但朝廷並没有接受,反而派沙陀骑兵配合唐军攻打庞勛,最后庞勛兵败被杀,诸葛爽带领百余亲兵投唐,成了汝州防御使。
而沙陀部首领朱邪赤心,在平定庞勛之乱中立下功劳,拜振武军节度使,兼左金吾卫大將军,並赐姓李,名为国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