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战!(1/2)
“如今李逆父子主力不知所踪,或许正向云中而来,节帅此举,却是太过冒险。”
听著刘克之的猜测,几人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没想到,李琢都不打算带他们玩了,诸葛爽居然还寄希望於其它藩镇身上。
这个时候最佳的选择,其实是联合赫连部,先威逼云中,后利诱守將,使云中內乱,或许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举收復云中。
毕竟现在的沙陀部除了李国昌父子的本部主力之外,其它的皆是望风而降,这个时候招降他们,有很大的概率可以成功。
而事情也不出几人所料,就在诸葛爽等待义武、成德二阵的时候,赫连鐸已借著诸葛爽的兵势,和云中牙將高文集联繫上了,並劝降了他,將李国昌父子的亲信傅文达给绑出了城,送入了赫连部大营之中,然后举城投降。
“踏马的!又错过好时机!”
刘克之一行人骑著马站在高处,距离云中城不过数里,远远的看著赫连部的大旗入了城,並將城头上的李字大旗给换了下来。
此时,他们的心中不由得对诸葛爽有了几分意见。
而就在这时,斥候来报,汝州军大营不过三十里外,出现了大股骑兵,看旗帜,正是沙陀。
粗粗一看,大约有六千人,李国昌父子的主力,真的来到了云中。
没什么好说的,严阵以待。
风和日丽,正是野战的好时节。
十余骑传骑四处穿梭,传达诸葛爽的命令,大军快速出营,背营列阵,缓缓向著李国昌父子主力推进。
前面由重甲步卒摆成一个倒品字大阵,左右阵在前,是外镇兵与东都兵,虎林都便在右阵之中。
中阵居后,是牙兵,每个大阵相隔百步,方便队伍调动与后方骑兵前出。
大阵中又分出许多小阵,基本单位是一营,多是百人一排,大多是三列纵深。盾兵在前,步槊兵在中,弓兵或弩兵在后。每阵前后左右的间隔大概在二三十步左右。
三座大阵的后面是成左右两阵的骑兵,是为中军,大概有两千人,亦是牙兵,其中一阵著重铁甲,持长槊,是为突骑,另一阵著轻铁甲,持弓弩,为游骑。
最后面还有四百亲军,甲骑具装,作为战骑,隨时准备突阵。
诸葛爽亲自指挥,就在中军之处,站在木製高台上站定,由四百亲兵守卫。
高台之上,左右鼓、角各有十二,还有红、白、黄、蓝、黑五色牙旗高立。
高台之旁,是一座三丈有余的巢车,因车顶设有类似鸟巢的瞭望台而得名,是战斗时用於登高观察城內敌军动態,兼具情报搜集与战场指挥功能。
车底是带有八轮的木质车架,便於推动移动,两侧竖立两根长竿,顶端安装轆轤(滑轮),通过绳索升降板屋,板屋四面开十二口,其中设耳目敏捷者两名,以旗、鼓传递情报。
列好阵势,大军缓缓向前移动。
沙陀军正在前方,亦是以左右中三阵以待,和汝州军不同的是,沙陀军全员骑兵,没有步卒,穿戴也多是轻甲,看来他们被李琢还有李可举打的很惨。
兵过一万,便是无边无际,汝州两万大军营帐便已绵延数里,此时摆开阵势,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无边无涯。
在这云中旷野之中,数万大军,皆是征战已久的老兵,渴望军功,渴望赏赐,皆杀气凛然,几乎衝破云天!
艷阳高照,狂风呼啸作响,大旗猎猎,气势磅礴,人如猛虎,马如飞龙!
两军相隔不过两三里时,皆停下脚步,严阵以待。
最后,是沙陀军先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