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胜(1/2)
等刘克之垂头丧气的迴转时,看到的便是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
他也没感到奇怪,如今整个大唐的风气就是这样的,战场廝杀不过是各为其主,现在主家跑没影了,自己也只是为了口吃的,装什么义气,反正大家都是大唐的兵,只要放下武器盔甲,就没人会找他们的麻烦。
因为他们皆是老卒,本身就很值钱,所以只要主动投降,基本上都是不杀他们的。
而且眼前这一堆一堆的都是成建制的重甲骑兵,身强体壮的,拿来当辅兵都比杀了强,等清点了战场,他们换一身皮,还是唐军,而且是正经的唐军,待遇上不一定更好,但名头上却是好多了。
“三郎,可得李国昌父子之头?”
见刘克之来到,牛礼喜气洋洋的走上前来,他身上的铁甲已经卸下,换成了一个个的袋子,一走便是一阵金属划拉声,显然装满了財货。
在刘克之追杀沙陀残兵的时候,他们这些步卒跟不上,所以转头搜刮沙陀大营去了,李国昌父子虽说是被李琢二人打败奔逃至云中,但带了不少財货。
因为要这帮老兵油子出力,你就得给钱,效果最好的便是阵前发赏,如此將士方能用命。
沙陀兵之所以崩的这么快,就是因为李国昌父子没多少钱了,就连最基础的开拔费都没给,只是承诺破敌之后一同发下。
但这招也就对新兵管用,对他们没用,老兵油子里没人是傻子,傻的早就死了,眼下的情形大家都看的分明,李国昌父子大势已去。
为什么他们都知道呢,因为他们一开始並不是来云中,而是去的朔州,先在那里战了一场,死了万余人,就连李国昌父子的亲族大將李尽忠也战死阵中。
而镇守蔚州的李有金则是望风而降,李国昌父子无奈之下,这才带领这六千残兵来到云中。
这父子二人说起来也肆虐河东两年有余,不仅一直没有被平定,反而越打越强,眼看著就要割据两镇,独霸一方了。
可没想到李琢与郑从讜二人一来,形势瞬间逆转,如今天下动盪,南有黄巢,北有沙陀,西有吐蕃,还有零零散散的唐人与外族不断在內外作乱,在如此风雨飘摇之际,朝廷居然还有如此威慑力,能令诸镇听命,老实的平叛,看来大唐的气数,还剩不少。
“那独眼龙跑的快,而且手上功夫不错,我一箭射出,本欲射他头颅,却被他躲过,射在了肩膀处。”
刘克之没了兴致,他一马当先衝击沙陀中军,一锤便將沙陀牙旗锤断,並收了起来,这是夺旗之功,若能得李国昌父子二人任意一个人头,便有斩將之功,
二功相加,加上斩获,只要诸葛爽能为他如实报上去,最起码能得六转军功,可加正五品上骑都尉,说不定还能加个昭武校尉。
大唐的加官和升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唐代的官职有四种,职官,勛官,散官,还有爵位。
这四种之中,爵位的地位最高,也最难获得,职官也称为本职官,也就是官员本身的职位。
文职比如县令刺史之类的就是本职官,武职比如刘克之如今的十將之职。
而勛官一般是武將获得,以军功计算,共十二转,最高等级的十二转名为上柱国。
而散官文武皆有,文散官有二十九阶,最高者为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有三十一阶,最高者为驃骑大將军。
而爵位,有九阶,最高为亲王爵,只封给皇帝的亲兄弟,亲儿子,外人,即便是亲堂兄弟,也別想,最多封一个郡王爵。
而大唐的郡王爵,就宽鬆的多了,不止是皇族才能得封,异姓也能被封为郡王,比如郭子仪,比如李琢的爷爷李晟,皆是异姓郡王爵。
这四种官,可以加在一人的身上,以郭子仪为例,他的职官是尚书令,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勛官上柱国,爵位汾阳郡王。
这种殊荣,即便是长孙无忌,还有李靖,也未曾拥有,当然,这也与太宗本人有关,因为太宗皇帝在玄武门之前,职官为尚书令及等等等等,勛官为上柱国,散官为天策上將与司徒,天策上將是太宗独有,而司徒是超越散官最高从一品的正一品官职,为三公之一,几乎无人能活著获得,李靖也是死后才追加的司徒,至於爵位,便是秦王。
所以大唐的升官,其实一般说的是职官,其它的三种,皆是加官。
不过如今的散官体系已经变得混乱无比,只要是个节度使,都能加开府仪同三司,而勛官和爵位还比较稳定,毕竟是以军功和血脉为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