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陈十万!(2/2)
指挥的部队能精确到班,有时候甚至精确到几人组成的战斗小组而不乱。
随时根据战场形势调动部队,做出调整。
这种恐怖的指挥能力,就像开了天眼一样,对战场形势了如指掌。
在指挥一个支队时都有这样的能力,那要是十万人呢?
要是指挥十万人时,老总也不要求陈铭有精确到班甚至是战斗小组的计算能力了。
就算是精确到排,这种能力也非常恐怖,足够把部队的战斗力超常发挥出来。
老总有一种预感,陈铭继续成长下去,能成为一个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员。
扫荡结束后,战后的宣传工作也如火如荼的进行。
这一次的报纸不同上一次只是刊登了独立支队歼灭日军一个旅团的主力。
而是把这次独立支队在反扫荡中的战果加上独立支队以往的战斗都统计总结了起来,在各大报纸上刊登。
累计消灭日军巨大数量的惊人战果,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热议。
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独立支队的陈铭,不仅仅歼灭了日军一个旅团的主力,还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打残一个甲种师团的核心联队。
并且累计歼敌数还这么高,相当于一场战役了。
于是,在这次的宣传下,无数心怀救国理想的人,对八路军,对独立支队心生向往,想要来晋省参加八路军,参加独立支队的浪潮达到了顶峰。
各界人士的物资捐助,捐款也空前的多。
他们喊出了各种口号。
“勒紧裤腰带,支持八路打鬼子。”
“去晋省,参八路,打鬼子!”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保家卫国!”
在这股浪潮的影响下,大量有志青年,物资,捐款涌向了晋省,全力支援抗战。
与民众火热的情绪不同,国府的常凯申看到报纸后,气得连家里名贵的茶具都给砸了。
“娘希匹!”
常凯申大骂着。
八路军独立支队打出了这么耀眼的战绩,而国军却一路节节败退。
甚至就连晋南会战那种脸都丢尽了的战役都打了出来。
现在鬼子已经集结了重兵,准备攻打长沙,这又是一场艰难的会战。
政治是一场博弈,八路军在国内的支持率高了,就意味着他们国府的支持率在下降。
他怎么可能不生气。
一旁,他的夫人看到他把最喜欢的茶具都砸烂了,开口问道:
“达令,怎么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
“娘西.”他看到身旁是自己的夫人,止住了骂人的口头禅,“又是这个陈铭,这次在鬼子的大扫荡下,又歼灭了超过一万名敌人。”
“这是好事,你应该高兴啊。”
“我怎么高兴?你看看外面的民众,喊的是什么口号,说要去晋省参加八路。”
“现在八路的名声越来越大,要是再这样发展下去,以后这个国家姓常还是共都不一定了。”
常凯申愤怒的说道。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夫人问道。
“我没想好,八路都把报纸发的满天飞了,独立支队嘉奖肯定是要嘉奖的,不过该怎么嘉奖确实让我头疼。”
陈铭的战绩太优秀了,歼灭如此之多的鬼子。
虽然这些歼敌是累积起来的,不是一场战斗就歼灭了这么多日伪军。
但关键陈铭率领的部队,不过是一支连编制都没有的支队,根据情报显示,这支支队的主力连一万人都没有。
凭借这么点部队,加上八路那些简陋的装备,竟然累计消灭了超过1.5倍的日军。
这种耀眼的战绩,放到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陈铭太能打了!
在常凯申头疼的时候,他的夫人想了想后开口问道:
“有没有可能,把陈铭拉拢过来?”
“你是说?”
“人嘛,所求不过三样东西,钱,权,名。没有人能够完全抵挡住这三样东西的的诱惑。”
“我们可以以表彰的名义让陈铭来山城,让他条件尽管开。”
“他要是要钱的话,以咱们的财力,还怕满足不了他吗?”
“要是要权,可以尝试用中将军长的职位去拉拢他,我不相信他不动心。”
“要是要名,咱们可以把他塑造成名将,总之尽一切可能给他想要的名。”
常凯申的夫人说道。
“他要是不来呢?”常凯申问道。
“不来的话,给个嘉奖就行,谁让他自己不来的,我们想给也没办法给啊,反正我们又没吃什么亏。”
“要是能把陈铭拉拢过来,不仅削弱了共军的实力,把民心聚拢过来,还能为国军增加一个特别能打的将领。”
“陈铭以不到一万人的主力,简陋的装备就打出了这么漂亮的战绩,要是来了我们这里,给他几万人甚至十万人指挥,还用这么担心日军的攻势吗?”
夫人分析道。
常凯申听完,觉得非常有道理。
利用表彰宣传的名义,让陈铭来山城,来了的话可以用一切手段拉拢。
就算不能拉拢,也不能明面上对他动手,也可以把陈铭的行踪透露给鬼子的间谍。
鬼子对陈铭可谓是恨之入骨的,绝对不会让他活着离开。
到时候还能趁机拔出隐藏在山城的鬼子间谍,打击对方的谍报系统,一举两得。
要是不来的话,那没得说,我们已经做足了诚意,是你自己不来的,到时候多给些名义上的嘉奖就行。
“嗯,就这么做吧。”
常凯申心里有了决定。
国府那边怎么想的,陈铭是不知道的。
他现在在组织着根据地内的秋收工作。
战报送往后方后,后方的嘉奖也到来了。
这次独立支队因为在反扫荡作战中的耀眼战绩,直接影响了日军的反扫荡,让日军的战略目的未能达成。
独立支队获得了题着名字的一面“常胜之师”的荣誉旗帜。
除此之外,还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倾斜。
ps:今天就只有五千字了,抱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