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 第217章 被领导做局了!

第217章 被领导做局了!(1/2)

目录
好书推荐: 抗战:无敌编制系统 无限进化:游戏高手?我们有救了 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 重生78被换亲,高冷知青日日拉窗帘 我唱首红歌,你们怎么还红温了? 武技自动修炼,我速通高武 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 遗孤归来:斩尽一切敌 七月半,鬼娶亲 黄金家族,我带蒙古铁骑横扫亚欧

第217章 被领导做局了!

第二天。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演武场周围已是人声鼎沸。

今天是大演武的重头戏——团体对抗,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和兴奋混合的气息。

以营连为单位的对抗演练,向来是最能体现一支部队综合实力和作风的时刻。

营级对抗自然是独立支队的主场。

毕竟大会就在独立支队的根据地举行,其他兄弟部队远道而来,能带足一个连的精锐已属不易,不可能拉来整营人马。

因此,营级角逐就在独立支队下属的几个大队之间展开。但这丝毫没有降低观摩代表的热情。

一支营级部队的攻防演练,其战术配合、战斗风格、应变能力,足以管中窥豹。

许多代表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亲眼看看独立支队究竟是如何打仗、如何练兵的,希望能学到一二。

团体对抗首先从连级开始,项目分为两大项:集体生存类和战术对抗类。

集体生存类项目残酷而真实。二十公里无补给极限渗透行军,要求连队在陌生复杂地域长途奔袭,途中还有各种突发情况干扰。

抵达目的地后,必须在三十分钟内利用就便器材完成野战防御阵地的构建,工事、火力点、掩体一样不能少。

紧接着就是战地战伤救援挑战,模拟在敌火下抢救、包扎、后送伤员,考验的是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和卫勤保障水平。

每一个项目都在模拟真实战场的极端条件,是对意志、体能和技能的极致考验。

战术对抗类则更加直观激烈,采用村庄攻防战的形式。

抽签决定攻守方后,守方连队进驻模拟村庄,构筑防线;

攻方连队则需在规定时间内制定计划,展开攻击,最终以夺取村庄中心位置的标旗判定胜负。

这种对抗最大限度还原了敌后作战最常见的拔点战斗,极其考验指挥员的战术头脑和部队的协同执行力。

此次连级对抗,共有六支兄弟部队的连队参与,带来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甚至包括了旅长亲自带来的一支连队,那是程瞎子手下久经战阵的一支精锐,作风硬朗,战斗经验丰富。

为了公平起见,独立支队也只出动了六支连队,每个大队抽调一个连参赛,算是精锐尽出。

对抗过程激烈胶着,兄弟部队的连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独特的技巧,引得围观官兵阵阵喝彩。

程瞎子带来的那个连尤其悍勇,进攻时像一把尖刀,防守时又如磐石,给独立支队的连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然而,独立支队的连队终究更胜一筹。

他们的配合默契到了极致,战术动作干净利落,火力运用精准高效,战场转移行云流水。

无论是极限行军中的坚韧,阵地构建时的迅速,还是攻防转换间的果断,都展现出了高出其他部队一截的整体素养。

最终,排名毫无悬念,前三名被独立支队的三个连队包揽。(篇幅有限,具体战斗过程省略)

观摩席上,赞叹声此起彼伏。

“精彩!真他娘的精彩!早知道咱们要输,可没想到输得这么干脆利落。”

一位兄弟部队的团长咂着嘴,又是佩服又是感慨。

“独立支队一个连打起来,这火力、这配合、这气势,感觉比老子手底下的一个营还凶!”

“谁说不是呢!”旁边一位参谋接话道。

“你看他们进攻时的交替掩护,层次分明,一点多余的动作都没有。”

“防守时阵地配置,那叫一个刁钻,火力交叉得天衣无缝。这样的部队,难怪能把小鬼子打得找不着北!”

就连旅长也抚着下巴,眼中既有欣慰也带着深深的思索,他对身旁的参谋感叹道:

“陈铭这小子,带兵真有一套邪的。”

“老子照着他送来的训练大纲,弹药可劲造,挑的也是好苗子,练出来的兵确实不赖,可一拉到这儿比划,怎么就总觉得差了点味儿呢?到底是差在哪儿了?”

旅长确实下了血本。

靠着陈铭上缴的丰厚“家底”,他手头宽裕了很多。

特意抽调精锐,完全参照独立支队的训练模式和弹药消耗标准,硬是喂出了一支标杆连队。

这支连队战斗力提升显著,远超普通部队。

可一旦与独立支队的连队同场竞技,无论是在战术灵活性、战场适应力,还是在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上,总是被全面压制。

旅长百思不得其解,训练量一样,装备水平甚至更好,战斗经验也差不多丰富,为何结果迥异?

最终,他只能将这种差距归结于一种无形的东西——军魂。

“独立支队是一支有军魂的部队。”旅长喃喃道。

“而陈铭,就是这军魂的铸造者。”

所谓军魂,并非玄学,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是哪怕身处绝境、敌众我寡,也坚信自己能撕裂敌人、夺取最终胜利的绝对自信。

这种信念,源于独立支队自成军以来,一场接着一场的辉煌胜利,是用鬼子的尸山血海和一次又一次的以弱胜强浇铸而成的!

连级对抗的硝烟尚未散尽,更令人期待的营级对抗赛紧接着擂响战鼓。

独立支队下属六个大队,各抽调一个齐装满员、约六百人的精锐营,通过抽签决定对手,两两对抗。

第一轮淘汰三个营,之后三个败者营中表现最优异的一个获得复活资格,加入第二轮,最终角逐出最强的两个营。

这两个营,将获得优先换装、补充兵员,并作为骨干力量编入即将成立的特种支队,意义重大。

抽签仪式简短而紧张,结果很快公布:

第一大队何建新部 vs第二大队孔捷部

独立第一大队丁伟部 vs第三大队李有胜部

第四大队王贵部 vs第五大队罗简部

对抗场地选在根据地边缘一片广袤的区域,包含了山地、河流、丛林和几个废弃的村落,地形复杂,足以模拟各种战术情况。

裁判和观察员散布各处,紧张地记录着双方的表现。

整整一天,这片区域枪炮声(空包弹)、哨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六个营,数千名精锐将士,在这模拟战场上竭尽所能,斗智斗勇。

进攻方力图撕开防线,防守方步步为营;迂回包抄、正面强攻、诱敌深入、固守待援……各种战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摩的干部们看得如痴如醉,时而为精妙的配合击节叫好,时而为凌厉的突击屏住呼吸,时而又为顽强的防守感叹不已。

独立支队丰富的战术库和官兵们高超的单兵素养,在这一刻展现无遗。

最终,经过一整天的激烈鏖战,第一轮结果出炉(同样省略具体过程):

孔捷的第二大队一个营,凭借其招牌式的、近乎铜墙铁壁的防御。

硬生生将何建新第一大队那个锋芒最盛、求胜心最强的精锐营耗得筋疲力尽。

最终在一次漂亮的反冲击中夺下标旗,爆出了一个不小的冷门。

丁伟的独立第一大队的营与李有胜的第三大队的营交手,过程相对平稳。

丁伟部凭借更老辣的经验和更细腻的战场控制能力,有惊无险地拿下胜利。

王贵的第四大队的营和罗简的第五大队的营则打得异常惨烈顽强,双方都拼到了最后,最终王贵部以微弱的优势险胜。

根据规则,第一轮失败的三个营中,何建新部那个营虽然落败,但在进攻中展现出的冲击力和组织度被裁判组评为“表现最佳”,获得了复活资格,进入第二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