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陈铭想要擅长大兵团的人才(2/2)
“上车饺子下车面”,这是根据地的老规矩。
晋省的面食本就出名,冠绝全国。
哪怕楚云飞总说“山西菜拿不出手,上不得台面”。
可这一碗热辣辣的面条,却比什么山珍海味都暖心。
陈铭拿起筷子,呼噜呼噜吃了起来,辣得额头冒汗,浑身却暖洋洋的,正好驱散了初秋的寒气。
吃完饭后,旅长还是拉着陈铭不让走,笑眯眯的凑到陈铭身边,打探着陈铭和程清容的进展。
几位首长也笑而不语,坐在不远处看着旅长的操作。
“看来,今天不漏出去点东西,是别想走了。”陈铭摇了摇头说道。
“哈哈,老子给你介绍的对象,问问情况怎么了?”
“快点说,进展到哪一步了,有没有”
旅长两个大拇指比了一个奇怪的手势,笑眯眯的问道。
“旅长,哪有这回事啊,你是知道我的,我怎么可能干出那种事。”陈铭无奈的说道。
“这可说不定,人心隔肚皮嘛,谁知道你是什么样的。”
“我又不是人小程同志,怎么可能见过你陈铭的真面目。”
“老实交代,说完我就让你走。”
旅长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
不远处几个首长见怪不管,毕竟旅长的性格谁不清楚啊。
军中第一“红娘”的称号可不是随便给的。
最终,陈铭没办法,只好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缴获的鬼子军官香烟。
这是陈铭因为提前回来剩下的香烟。
能剩下这么多,主要是陈铭在学习的时候,总喜欢蹭老师的烟抽。
旅长眼睛一亮,刚要接,就被旁边的首长伸手抢了过去:
“好东西可不能你一个人独吞,见者有份!”
一条烟被首长们“瓜分”干净,旅长才放过陈铭。
短暂在总部待了一天后,陈铭星夜兼程朝着独立支队的根据地赶去。
久别根据地,虽然独立支队的干部们会用电报汇报情况,但电报上的内容有限,哪有实际回来了解的清楚啊。
离开的三个月里,陈铭要切身的感受根据地的变化,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
经过几天的跋涉,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根据地。
隔着老远,独立支队的干部们就摆好了队伍,迎接陈铭一行人的归来。
除了有作战任务的干部,比如先遣队的刘腾杰,其他干部基本都到齐了。
“老陈,回来了,路上还顺利吧。”
陈铭刚到,政委张正则就给了陈铭一个大大的拥抱,用力的拍着陈铭的后背。
两人可是老搭档了,感情自然不必多说,要多深厚有多深厚。
“有各地同志们的护送,一路上很顺利。”陈铭笑着说道。
“那就好,几个月不见,胖了不少嘛。”
张正则看着陈铭壮实了不少的身材笑着说道。
“哈哈,没办法,控制不住,不知道怎么就长胖了很多。”
陈铭摸了摸自己明显鼓了很多的肚子打趣道。
在前线的时候,陈铭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很多,有时候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
这还算好的,在打起仗之后,陈铭要高强度的指挥,身体的负担更加巨大。
曾经指挥为期大半个月的反扫荡时,陈铭的体重竟然掉了十多斤。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掉了这么高的体重,可见战场高压,创伤和生理极限的消耗。
所以都说,指挥大战是非常消耗身体的事情。
特别是指挥大兵团,那更是对生命力的透支,损耗的是寿命。
这也是为什么我军打完仗后的将领会留下一身伤病的原因。
表面看似指挥官是在后方运筹帷幄,实际对身心的摧残比前线的士兵更严重。
所以这次陈铭去后方学习,不仅仅是对陈铭个人的提升,组织也考虑到陈铭指挥过大同战役,让他回后方学习的时候兼顾修养身体。
“养的这一身膘,刚好可以为接下来的大战储存能量嘛。”
陈铭笑着,满不在乎的说道。
“倒是你丁伟,你小子怎么看起来比我还胖了?”
“我在后方学习长胖点很正常,你天天在前线,看起来居然比我还胖,可别到时候连马都骑不上了。”
陈铭看着丁伟说道。
被陈铭问道,丁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这几个月里,他的日子确实过得很好。
如今独立支队强大起来了,和鬼子驻蒙军的攻守之势互换。
靠着小鬼子的铁路和公路,丁伟吃得盆满钵满。
吃鬼子,喝鬼子,闲来无事打鬼子。
鬼子都快吃不上饭了,那些东西给丁伟吃饱了,能不长胖嘛。
“领导放心,只要您一声令下,我肯定能上马打仗,保证能完成任务。”丁伟开口说道。
“好,那我就要看看你这几个月有没有荒废训练了。”
“马上咱们部队就要发起大战了,到时候有你表现的机会。”
陈铭开口说道。
“是,保证完成任务。”丁伟立刻敬礼道。
接下来,陈铭一个个的和独立支队的主要干部聊着部队的事情,通过聊天了解部队目前的情况。
结果不出意外,在陈铭的预料之中。
部队目前发展,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稳中向好”。
不仅大同战役战前的兵力补充完整了,还增加了差不多15%的兵力。
主力部队的人数开头的人数都是五了,足见其发展。
“为什么会多这么多人?”
陈铭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从他离开根据地时看到根据地的老百姓人数,到自己回来后,人数明显多了很多。
“这是逃荒过来的老百姓,得知我们根据地发展得好后,就逃到了我们这里。”
“我把一些以前荒废的房屋分配给了他们,让他们先住着。”
“同时分了一些粮食给这些老百姓,让他们先恢复一定元气后,再组织开荒。”
政委张正则开口说道。
根据地发展得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逃荒到独立支队根据地的老百姓自然多了很多。
对于老百姓肯定是要管的,恰逢已经秋收了,部队以前开垦出来的土地产出了粮食。
粮食方面还算富裕,可以勉强支撑这些逃荒过来的老百姓。
等度过了这个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组织老百姓加入开荒,恢复生产,过个一两年就能安定下来。
到时候这些老百姓能提升根据地的潜力和动员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