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北山居士的真实身份(2/2)
秦文没有料到北山居士会有如此直接一问,试问自己,rì后天下大乱那是肯定的,秦朝庙堂将乱成一锅粥!是要坚守对白老爷子“休负大秦”之誓,还是以生存发迹为主要?自己将如何做才能不被淹没在历史动乱大cháo中?
“在下或以天下一统不分裂为根基!要说拥护嘛,再下拥护商君之法度,大秦之新政!”
北山居士一捋长须仰天大笑,转而点头道:“虽非老夫期待之答案,却也不失一说,孺子可教也!”
“先生可否告知,您如何知晓不久之后天下将大乱?”
“秦法严苛,这不足以使天下大乱。”
北山居士略一停顿,紧接着说道:“其一,问题在于始皇帝xìng格刚毅,推行新政太过急迫,新政之于老秦人自不必说,但对于六国之民,却是失之于未有给予缓气之机了,世间之事,往往yù速则不达;其二,如今庙堂,丞相李斯,功利心甚重,多于权衡计较,不会直言劝谏始皇帝。上将军蒙恬,朝政之事心中虽明白,却也由于xìng格原因时常隐忍不发,尊崇始皇帝决定。其弟蒙毅虽也位列九卿,却也已失了少年耿直。其余尉缭郑国王琯之流,不是年老不当力便是政见不合已位居边缘。故此,庙堂几由始皇帝一腔热血带着群臣不要命的苦干,却不见得能换来想要的效果。复辟势力蠢蠢yù动煽风点火,民众被逼得急了,岂有不反之理?”
秦文听得心中一阵激动,感觉这老儿知之甚多!忍不住问道:“先生可知白世秦?!”
“人名吗?恕老夫不知,呵呵。”
“唔…随便一问。如先生所说,当今朝堂,便无一人可为大秦稳定向皇帝谏言?”压下对白老爷子的思念,秦文终于想起要紧之事。
“有!却是还有两人,王翦之子王贲,智勇双全有灭国之功,对皇帝毫无权术之心,然则…王翦大将军刚逝,以王贲悲痛之深切,恐怕再难恢复往rì雄风了;另一人则是长公子扶苏,他最敢向皇帝直言进谏,不过其仁义之心过重,政见不得皇帝赏识,很难有效果。”
秦文沉默半响,一遍一遍的终于理清了北山居士口中当今的庙堂格局,默默记下。
“晚班斗胆,恳请先生告知真实身份!”秦文确定,这北山居士一定与秦朝庙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然怎么对朝中大臣的xìng格也了如指掌?
北山居士笑道:“哈哈…今rì请你到此,zì yóu深意,原也不打算蛮你。老夫姓魏名辙,于庄襄王、吕不韦时期做过一阵官儿,后来始皇帝亲政,吕丞相被赐死,老夫也就跟着下来了。”
秦文恍然大悟,暗道不得了,这老人原来竟是前朝大元!
“来吧,现下才是今rì之重点!”魏辙指点秦文到了那一堆竹简旁边。
魏辙翻来覆去的,终于从一堆竹简中抽出一卷,递给秦文,申请喜悦的让秦文赶紧打开看看,此时的魏辙几乎毫无居士之儒雅文风,一副颇为期待别人赶紧拜读他大作的神情。
这让秦文心中暗自发笑,这魏辙怎么犹如老顽童一般?
“…………”
你妹啊!!怎么还是篆书?老子不认识啊!你这样兴奋的看着我有什么用?等我点评吗?!!秦文心中一阵乱骂,几乎忘却了自己此时是个古代人。
“这…敢问先生,这书看起来非同一般,不知……”秦文强装淡定的问道。
“嘿…小子果然识货,此乃老夫所著《六韬》,全书六卷共六十篇,虽不敢与孙武之兵法相提并论,却也足够你在rì后天下大乱之时……为大秦出一份力了,唉!”
“六六六…六韬?!那不是《太公兵法》吗?姜太公之书怎么到了先生你手里?不是在黄石公那里吗??”
秦文连珠炮的一阵惊问,同时也惊讶怎么从没意识到自己的历史知识这么好,到了这古代才越来越发现自己这个特点。
魏辙也像是吓了一跳,惊问道:“你小子知道此书?!什么姜太公之书,此乃老夫毕生心血!如若不是嬴政将老夫划为吕不韦一党派给罢免,老夫也是一代军事家了!话说回来,你怎知道老夫隐居之前的名号?黄石公,唔…许久没人叫了,这是因老夫家乡故居之侧有一数十丈巨大黄石而得名。
“您便是黄石公?!”
剩余的话秦文只憋在心中叫喊:黄石公您老不是神仙吗?这书不是送给张良了吗?!怎么给我了?!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