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希望的病历(2/2)
同时他们还有了自己的思想,从在一起肆意的嘲笑那些编剧和导演的历史功底,文化常识和知识深浅,到他们自身的矛盾互相引起的口角,弄得他不堪其扰,最终求助于心理医生。
张文成看到这份病历如获至宝,眼前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他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
这个演员头脑中的那些人物只是他所饰演的一些主人公,纵然活了过来也只能是帮助他更好的塑造角sè而已,倘若自己将其逆转,主动挑选一些历史大能,古代的牛人让他们在自己的脑海中活过来,岂不是历史上所有的牛人都在为自己出谋划策吗?
这样一来,自己的人生不就可以无限的jīng彩,在如此众多的大能辅佐下登上人生的巅峰吗?
立刻,张文成想到就做,动笔将这份病历抄录下来,带回寝室仔细的研究分析,逆推他的病程发展,病人是被动的引发这些人物的活化苏醒。
而张文成则是主动的试图让自己在脑海中中凝结一些人物,使之活化,从而能够帮助自己。
第一份实验一定要谨慎,首先自己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有多少?
召唤出来的大能比自己强的多,会不会夺自己的舍,强占自己的身躯,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拼不过那些大能,让自己召唤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吧,自己又不甘心,况且也不知道啊,能被历史记住的古往今来就没有一个简单的,因此第一个凝聚召唤的人物一定要慎之又慎。
张文成权衡很久才决定召唤一个思想道德足够过硬的大能来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实验人物,他决定召唤那位孔子,孔圣人。来作为自己的第一位实验人物。
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成就众所周知,其学说称霸中国政坛将近三千年之久,其能力不言而喻,道德水平也足够过硬,人生经验也足够丰富!
况且,如果召唤过程中失控,有些地方思虑不到,也不担心他会多自己的舍。嗯,就是他了。
张文成首先做的就是去书店买了一本《论语》将它背会,然后在脑海中构思孔子的形象。
孔子是山东鲁国人,身材高大,言语之中充满了智慧,一生颠沛流离而从不改其志!
等到孔子的形象在脑海中构思完毕之后,便依照《论语》之中的句子,模仿弟子像孔子询问一些问题,只是弟子都换成了自己,好像孔子在专程为自己上课一般,只是刚开始完全依照《论语》的句子。
开始时,张文成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想象中孔子应该如何回答自己,基本上都是《论语》之中的句子,之后便是自己想办法将《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的白话句,几乎相当于现在人的聊天,但也都是《论语》中的原句,只是翻译成的白话句罢了。
这其中基本上相当于张文成在自问自答,饶是如此也从《论语》中领悟到了很多人生哲理。
而脑海中的孔子也渐渐的变得越来越清晰灵动,仿佛真人一般。
张文成也开始在每rì的问答结束之后和孔子聊天,发发牢sāo,抱怨一下社会上的各种道德沦丧,社会不公,虽然孔子不能回答,但是如此自言自语张文成也每天乐此不疲。
但是,随着长时间的过去,这项实验一直不成功,渐渐的张文成对这项实验慢慢没有了信心。
这么长时间以来无论怎么努力,脑海中存想的孔子除了更加清晰之外,其余的一切问答活动其实都是张文成在cāo控,他幻想着有一天这个孔子可以不必由他cāo控而自行获得灵动思想,而不是像现在一样,犹如一个牵线木偶一般,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
张文成渐渐的开始变得越来越沮丧,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他开始慢慢的放弃了每天的存想和温养脑海中的孔子形象,不再去读论语,也不再去找脑海中的那个孔子问话,因为那没有任何的意义,一切都是他在自问自答。
自暴自弃中的张文成,又恢复了每天上课,看小说,上网看动漫,回宿舍睡觉的颓废生活。
一直到了有一天,母亲突然打电话过来,告诉他父亲下岗了,每个月的生活费可能要减少一点,让他好好学习,不要辜负父母的殷勤期望。
面对母亲询问他的学习状况和他的学习成绩,张文成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含糊其辞,报喜不报忧了,跟母亲说一切都好。
可是实际上呢?张文成的大学生涯,不敢说一事无成,可是却也没有多大的起sè,尤其是他还是学医的,将来不好找工作。
现在的医院,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医生的岗位都是满编的,甚至每一个医生的岗位背后都有五六个候选者在等,等他出问题,等他犯错误,他不下,别人就没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