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黑鱼白眼屋(上)(1/2)
二十七─巽
某武侠小说家愤愤不平曰:
金庸写一个人不知爹妈,受尽
万苦,终得仙果,终遇异人,大成气候。我也是这么写的,为什么我的书压库,他却成大名?
外国人答曰:第一个用花比喻美
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喻美人的是猪,是混蛋。
“挂图张张灵,看图走路径。上短往左拐,上长向右行。黑鱼白眼屋,渡进湖心亭。”
白观音提着那一个竹的扁笠盒饭菜,按着“阿冬”交代下来的口诀向前走去。
所谓“上短”和“上长”指的是挂象上面的第一横,那是很容量理解的,她也不敢轻易问人,只管低头走路,遇到有叉路时;才抬头寻找卦象,按第一行的长短,确定左拐或者右弯。
一路行来,只见来去的都是匆匆的剑士,多是没有蒙面的,幸而没有人问他什么,倒是走得十分顺利。
没多少路,便来到了湖旁。
湖面相当宽阔,烟波浩渺的对岸,只能见到朦胧的岸影了。
湖心果有一岛,很小,岛中只有一亭。
如果说:“黑鱼白眼屋”就在湖心亭中,那么就只能在水下啦!?
一条小舟,停在对岸,缆绳拴在石阶旁的一根木桩上。
怎么叫船?怎么渡?
“阿冬”全无交代。
一切只能由她自己拿主意啦。
等!
在等中观察,这是最好的办法。
她把笠扁放在渡口边,石阶旁。
水旁长着许多不知名的小黄花,她踩着水草,小心翼翼地采花去了──这些动作很符合一个刚成龄的少女的行为。
小朵朵小黄花,铜钱大小,直杆透根,有两三寸长,她寻着,采着,想把它扎成一蓬黄sè的小绣球,且寻且远,已离开渡口石阶两三丈远了。
一丛水芦苇,密匣匣地长到岸边来,足有半人多高,水芦苇外却连着有好几朵水淋淋,黄灿灿的鲜花;
白观音一探脚,水没过了腿肚子再一伸手却也够着了那几朵黄花啦……
就在这时,身后响起了十分沉重的脚步声。
白观音急忙回头,尽管隔着密匣匣的芦苇,那身形却一下就映进她的眼帘:
徐老三!一蓬火一样的徐老三。
他的身边跟着一个蒙面黑衣女剑手,和一个便装女子:
那不就是惠玉和林阿新吗?
三人匆匆地驻足在码头石阶旁:
看了看装着夜饭的扁笠。
“阿冬!阿冬!”
徐老三叫了两声,回身向四周望了一眼。
白观音连忙向苇从里靠了靠,那个方向看不见她了。
“那人长得怎么样?”惠玉问,声音中带着蕴怒。
“洞里……很黑,我看不清楚──”
阿新回答得可怜兮兮的。
惠玉苛励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你不是学过反擒拿,闭气封穴……”
徐老三:“你别责怪她啦,能在倾间制住她的穴道,绝非泛泛之辈,就算阿新再练它三年五载,也未见得能擒敌得住。”
“哎……”惠玉长长一叹:“我看还是赶快报告剑士长……”
徐老三:“切切不可!主人不在,只能等主人回来。”
惠玉:“那怎么办?谁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如果……”
徐老三:“这事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反正今晚已经有两拨子人冲进了八卦璇宫,到现在也没听到擒着什么人的消息……”
惠玉:“可是阿新出事是在闯宫之前的……”
徐老三:“你想削耳还是断舌?”
惠玉一惊:“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