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镇供销社(1/2)
上工的人回来了。汗渍湿了衣衫,脸上风尘僕僕,但眼睛却笑意盎然。围坐在石桌上。每人手抓著大饼,一口白菜豆腐,一口胡辣汤,聊著生產队的趣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江兰亭提前吃完饭,將灶內的草灰扒出来,土豆的切面沾满草灰,小心地晾晒在屋檐下。
丁敬山打算下午带江兰亭一起去一趟镇供销社。前些日子,他找了相熟的人与老赵搭上话,今日打算送一罈子辣白菜过去试试水。
听说下午去供销社,江兰亭很兴奋,自从结婚后自己就没有去过五公里开外的地方了。
念著和玉芬的熟络,她舔著脸去借了二八大槓,丁敬山骑上车,江兰亭坐在车座上,车子摇晃了几下平稳地向前驶去。未曾发现身后玉芬羡慕的眼光。路边的小草向后移动,江兰亭静静地感受耳边的风。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路开始宽阔,人也多了起来。丁敬山告诉她,“到镇上了。”
又过了半小时,看见一个独立的房子,屹立在路边,门的正上方是硃笔写的大字:供销社。墙上画满工农联盟的宣传画。
二人將车停好,踏了进去。內墙醒目的標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里面物品琳琅满目,物品归类分区明確。进门左手边是生產区,销售化肥、农药、农具、种子右手边是日用百货,文具,英雄牌钢笔,肥皂......
再往里靠右手边走进去是服装布料区,各种色的布匹、时髦的衣物,其中的確良衣服吸引了江兰亭的注意。
她走过去看了看价格,12元一件,贵得离谱,但依然很紧俏,年轻的女孩们都有能拥有一件的確良衬衫而欣喜。江兰亭拿起一件“布拉吉”,收腰a字裙,小圆领口,米白底红色碎图案,心里想著秦夕年的身材高挑,穿上应该很好看。如果来时恢復顺利,也许今年夏末初秋的时候,二人能完婚。秦夕年娘家没人了,置办结婚行头的事自然得江兰亭考虑。
丁敬山以为江兰亭想买,心中暗暗记下顏色和款式。
继续往前走就到头了,里面摆放著紧俏商品,稀罕的物件:永久自行车,蝴蝶缝纫机、手錶,价格基本在一百二十元以上,而且需要工业卷,工业卷农村很难得到,需经过生產队申请获批。买齐三转一响基本上不可能,但是家里结婚能有其中一两件也是极有面儿的。秦夕年未婚住到男人家里,虽然分房而住,但是外面閒言碎语、轻视调笑没断过,都道她倒贴,不会得婆家重视。
儿媳妇受不受重视,婆家的礼单是一个很具体的体现。江兰亭手上余钱只有不到三百了,买一辆自行车勉强能够。她盼望著酱菜的生意能够做得成器。
再转回左边就是代购代销区:它是供销社“一身二任”的具体体验,既为农民服务,又承担国家任务。代购解决买难,买不到,买不起,不方便买,比如没有工业卷想买的自行车;代销解决卖难,无处卖,卖不出,卖不上价,比如编制的蓑衣、鸡笼等手工品。
主要目的是增加农民的合法收入。供销社则从中获取一定的代销费。所以一般农村集市上农民个人卖不掉的或者没时间去集市卖的才会放在这里进行代销,如果卖不出去再退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