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毕业分配问题(1/2)
陈卫东一愣,“难道不是按照需要,成绩,直接填上去的吗?”
张教授:“你呀,什么都好,就是这一点,缺少政治敏锐,这也是你短板。
记住了,日后工作要弥补,大学生毕业就是干部干部岗位,要是没有政治敏锐度,你会吃大亏!
现在说,毕业分配的问题:
一个萝卜一个坑——毕业分配名单是怎么出炉的?
本来是动员李荣兆和你两人考研究生的,因为你们两人成绩在班上是排在前面的,领导两次找你谈话,你都没有同意。
你未进入研究生名单,根据你的条件,自然而然就进入了留校名单。
但是你拒绝留校了,所以你的名字,就会对外公布出去!
若是你和荣兆都选择留校,
但凡留校学生的名单、档案就不再对外了,他们就不可能把你调走了。”
陈卫东好奇:“那那些单位怎么挑人?”
张助教:“多数用人单位並不来挑人,只是根据国家的分配计划,到时等著我们的毕业生去报到就行了,张三去就是张三,李四去就是李四。但少数用人单位会派人来挑选毕业生。
系领导在毕业分配大会上说过,每年上半年,系里要成立党的领导加年级辅导员组成的5人小组,这个小组根据国家下达的人头计划,再根据毕业生个人的政治条件、平常表现和专业学习情况等等,反覆掂量比较,一个萝卜一个坑,力爭相互对应,也儘量做到公平合理。
如有来挑人的,我们就將已对应在位的人头档案给他看,比如按计划,这个单位在我们这里要两名学生,他们对其中一个不满意,其理由要得到我们的认可,这样我们就根据其要求,换上一个认为適合的学生的档案;如果他们认为可以,那名单就定下来了,极少有要求再换的。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我们的学生档案不是对外敞开的,所以他们不可能任意挑选。
因为有用人单位来选人,原有的方案就会被打乱,5人小组就要重新討论,调整出新的分配方案。一有情况,方案就可能要变动,所以大会上对你们宣布的方案才能叫最终方案。
从放出的名单到最后公布的名单,歷经多次变动,多数是外来的原因。
比如,我们的人头计划中有一个军事单位的指標,因为是军事单位,人头按高標准配备的;但这个单位来人了,明確提出不仅专业素质要好,而且一定要是组织成员。这个班上有中学入组织的学生,但其他方面不符合要求,而这个年级五年里没有发展过一个组织成员,这怎么办?
请示校组织,突击发展了一名组织成员。
而为配备学生辅导员,又要求增加一名,所以共特批了两名。因为是特批,其他要求加入组织的同学,包括不少学生干部,原本能加入组织的,就无法进入了。
你们邻班的一位同学,名字我就不说了,他思想进步,行动积极,品学兼优,大家特別称讚他做得真、做得实。
有一次星期天,他带上两块烧饼,乘坐公交车到郊区帮(公社)社员割稻子,天晚了,人家收工了,他才从稻田走上了公路。正巧碰到一个外系同学,一起乘车回到了学校。
一直到几个月后,这件事被偶然地传到了班上,大家才知道他支农的事。他是要求入组织的积极分子。
但当时情况特殊,已经突击发展了两位组织成员,哪怕他再优秀也未能加入,只有在毕业鑑定上將其褒扬到位,並在毕业分配时將他推荐到高要求的而且適合他的岗位位上去。
明白了吗?”
听到这里,陈卫东明白了,光优秀,未必能留校,还可能被一些外来因素打乱,可是他应该如何规避这些外来因素呢?
他可不想要发配別的地方去。
张助教拍拍他肩膀:“我记得,你一直在积极参加国家扫盲工作,更是帮著一小山村里,筹建学校?筹备的如何了?”
陈卫东:“地址选好了,材料也买好了,就等著我考完试开始建造。”
张教授:“很好,这几天有记者想要了解那边扫盲班情况,我给你打好招呼了,你带著去看看。”
“老师,您这是...”
张教授拍拍陈卫东的肩膀:“我被委派前往毛熊铁道学院深造,等你毕业分配时,我已经离开了,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
总要让你有个好前程,去吧!”
出了考场,陈卫东领会张助教的意思,只觉得全身热血沸腾。
虽然明知道,他分配四九城板上钉钉,但是如今,得了张助教指点,有了准信儿,他还是兴奋不已。
十年寒窗苦读,到今日,总算有了结果。
有记者將他在山村支教,並成功建造学校的消息报导出来,在毕业分配的时候,谁也不会因为外来变故,让他变成可以牺牲的那个。
毕竟一旦上报,那就是无数双眼睛盯著呢。
陈卫东脚步轻快,走在校园中,如今,就要离开这一座校园,陈卫东心中满是不舍,他和往常一样,漫步校园。
学校范围不算大,学校西面是一个大操场,有標准的400米跑道,中间是一个足球场。
与大操场东邻是一个小操场,有篮球场、排球场、垒球场等,冬天层层浇泼水后,可建成为一个人造溜冰场,陈卫东没少和他宿舍的五君子一起在这里溜冰,开圈,每次一陈卫东一开圈,总是招惹学校们的女学生兴奋尖叫。
女学生宿舍在西侧,东面是男学生宿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