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少年得志(1/2)
说起擅长的领域,陈卫东侃侃而谈,浑身散发一种自信的光芒。
蒸汽机车技术改造小组的成员此时看向陈卫东,腰板都不自觉地挺直了,都像在学校上学听讲一样。
那一刻,陈卫东没有摆领导架子,但是他却得到了这些大学生的信服。
威严从来不是靠摆官架子显摆出来的,而是靠真实实力。
於学诚:“小组长,听你的意思,我们是要从无到有,设计並且製作一个完整的阀体。
但是我们对各种工艺流程没有了解透彻,能行吗?”
陈卫东:“作为一个技术工作者,如果不到一线亲身体验设备运营,做什么都是拳绣腿。
什么改造创新,发明研究,都是纸上谈兵。
一种產品的基本工艺,全世界都是大同小异,主要设备逃不出甲乙丙丁,但是往往细微工艺对產品產量质量的影响大有区別。
我们不懂没关係,可以先进车间,將设备原理搞清楚,再各自分工。”
陈卫东一番话,让小组眾人都有了信心。
“名望值+129,名望值+139,名望值+122....”
接下来,蒸汽机车技术改造小组开始有条不紊的工作起来,陈卫东白天去车间,熟悉设备原理和使用。
晚上他会和姜文玉平分当天得到的翻译稿件,挑灯夜战。
成果也是喜人的,经过一周的突击,蒸汽机车技术改进小组对平头阀的各项数据收集五成,流程大体顺下来了。
陈卫东目標是两个星期原理搞懂,工具机能用,普通故障能应付,第三星期,將材料配比,相关工艺,模具等研究出来。
每次相关流程,陈卫东都按照统筹学习工作法,写下流程,然后按部就班的根据蒸汽止阀各部分工艺,测绘,装配图等进行分配工作。
在陈卫东的蒸汽机车技术改造小组开始工作的同时,检修车间,黄主任將陈卫东提出的公式,在车间內进行反覆验证之后,这才递交到技术科。
技术科总工骆光耀带领技术科的工程师將陈卫东的经验公式反覆校验之后,惊讶不已。
“这位年轻人,善於观察,刻苦钻研,竟然能想出这么奇妙的公式,无论什么材料,什么机车的仪表轴尖,都可以利用这个公式。
我觉得,这一公式,应该上交研究所,统一研究。程工,你觉得呢?”
程工皱眉:“是不是太兴师动眾了?”
王工:“程工,什么叫兴师动眾?这一公式一出来,你知道,可以帮助我们新国家增加多少仪表检修工人?
可以简化多少仪表检查时间吗?”
程工:“我的意思是,他只是一名大学生,刚来机务段,將公式报研究所去,会让他太出风头。
年轻人太出风头不是什么好事儿,对於年轻人才,既要重用,又要爱护,才能走的长远。
我觉得,这公式就给大学生加加担子,先在机务段研究透彻,推广使用,確定没问题,压一下压再报。”
王工:“哼,知道的是你爱护大学生,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养牛呢,给人家大学生加担子,还打压,还口口声声爱护。
这又不是晋升领导干部,人家靠技术,凭本事吃饭,怎么就需要压了?
我同意骆总工的意见,马上上报研究所。”
“我也同意。”
“我反对...”
骆工:“少数服从多数,王工,你负责准备公式报告,马上上报研究所。”
“是!”
王工见贏过了程工,腰板挺直。
程工脸色难看,骆总工马上要调到三门峡去支援大坝建设,技术科总工人选,最有资歷的就是王工和程工。
两个人看似是大学生培养產生分歧,实际上,是总工位置的爭夺。
骆工对两个人小动作心知肚明,但检修车间技术科总工位置非常关键,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因人成事,因人废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