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铜印加身成令史,竹简在手识曹司(1/2)
天色微亮,晨雾尚未散尽,刘奚便已来到了洛阳宫外。
这座宫城歷经变迁,原本洛阳有南北两宫,如果像汉朝那样在南宫工作,刘奚过来还能再快一些。
可惜汉时的南宫早已废弃,如今的洛阳宫,是在曹魏时於北宫旧址上扩建而成。
与后世那种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宫殿形制不尽相同。
洛阳宫格局依旧遵循著古制,前朝后寢。
办公的台阁殿宇在前,帝后休憩的园林在后。
刘奚走的是东边的东掖门。
这扇宫门並不算宏伟,但门前戍卫的禁军,却甲冑鲜明,显然是精锐中的精锐。
一名看似队率的军官伸手拦下了他。
刘奚上前,双手递上了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竹简和印信。
那队率接过东西,当他看到竹简上“尚书台”三个字时,又看到刘奚如此年轻,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原来是尚书台的刘令史,请稍候。”
队率的语气很是恭敬,转身將竹简递给一旁负责登记的文吏。
“有劳了。”
刘奚点头致意。
登记很快完成,队率將竹简交还给刘奚,態度比刚才更加客气了些。
他朝身后招了招手,点了一名年轻的军士。
“你,带刘令史去尚书台,路上仔细些。”
“喏!”
在那名军士的带领下,刘奚穿过宫门,踏上了通往中枢的青石板路。
等他的背影消失在晨雾中,一名禁军士卒凑到队率身边,低声说道。
“头儿,这少年郎好年轻啊,竟能在尚书台当差,不知是哪家的高门子弟。”
那队率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摩挲著下巴,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回忆著什么。
“刘奚……刘奚……”他反覆念叨著这个名字。
忽然,他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我想起来了!”他压低了声音,对部下们说,语气里带著一丝藏不住的兴奋。
“前些日子,说是有个让司马耀当眾出丑的小郎君,也叫刘奚,你们说会不会就是他。”
队率的声音虽然压得很低,但是周围几个喜欢八卦的军士很快就凑了上来。
“头儿,你没认错吧,就是他?”
一个士卒凑过来,眼睛瞪得老大。
“应该错不了!”队率往地上啐了一口,语气里满是毫不掩饰的鄙夷。
“羽林郎……哼,要不是投了个好胎,算个什么东西。”
另一个士卒也愤愤不平地接话。
“就是,整日里不务正业。咱们弟兄在禁军里,哪个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凭什么?”
这话立刻引来了所有人的共鸣。
羽林郎,那是天子近卫,是荣誉,更是对武艺和品行的认可。
队率冷哼一声,目光扫过自己身上在无数次操练中磨出划痕的甲冑,又瞥了一眼远处宫墙的轮廓,眼神里充满了讽刺。
“就司马耀那样的货色,如今也能当羽林郎?”
他的声音里带著一股子邪火。
“我听说,他连马都快骑不稳了。让他守卫陛下?別到时候敌人杀过来了,他第一个尿裤子!”
“哈哈哈。”
周围的士卒们发出一阵压抑的低笑。
“谁说不是呢。”
最先搭话的那个士卒撇了撇嘴,“咱们在这儿风吹日晒,凭的是真刀真枪的本事。人家动动嘴皮子,就站到了咱们一辈子都到不了的位置上。”
“行了,都少说两句!”
队率虽然自己说得起劲,但还是警惕地扫了一眼四周,挥了挥手,把人赶开。
他重新站直了身体,目光投向刘奚消失的方向,眼神变得有些复杂。
“不过这刘令史,倒是个有种的。不管他是出於什么目的,都算条汉子。”
他对著部下们吩咐道:“以后他再从这门出入,都把眼睛放亮点,客气些,听见没有?”
“喏!”
等到陈康领著刘奚,在尚书台的府库里领了属於令史的铜印和信符。
再折返回吏部,將名姓、籍贯、职官一一登记在册。
一套繁琐的流程走完,天光已经越过了正午。
走出吏部官署的那一刻,刘奚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
他侧头回望了一眼那座气氛肃穆的官署,吏部的书桌佐们对自己似乎都客气得有些过分。
那是一种带著好奇,却又刻意保持著距离的礼貌。
这绝不是错觉。
旁边的陈康,此刻脸上的诧异几乎是毫不掩饰的。
他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回头张望,仿佛要確认自己刚才是不是进错了地方。
“怪了,真是怪了!”
陈康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
“怎么了,陈令史?”刘奚明知故问。
陈康快走两步,凑到刘奚身边,神情古怪地说道。
“你没发觉吗?吏部那些傢伙,今天像是换了个人。”
他撇了撇嘴,继续道。
“尚书诸曹,吏部为首。他们一向眼高於顶,看我们其他几曹的人,鼻子都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平日里我们来办事,哪个不是一副公事公办的冷脸?”
陈康顿了顿,比划著名刚才的情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