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人物介绍(一)(2/2)
刘体纯(?-1663),明末清初人,一名二虎,号飞虎。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部将,任大顺军右营右标果毅将军。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遇害,他与郝摇旗率部与明督臣何腾蛟议和,联明抗清。引兵攻汉中失利,退到湖北兴山县茅麓山区。据险而守。并与起义军将领李来亨、郝摇旗、袁崇第等连营结寨,号称夔东十三家军。
1662年冬,清军集川、陕、鄂三地区兵力,围攻夔东起义军,于谭诣、谭宏杀害谭文降清,破坏了十三家军的作战计划。康熙二年(1662年)十二月冬,清军集川、陕、鄂三地区兵力,围攻川东夔东,战事异常惨烈,定西将军图海以各个击破,攻入茅麓山,体纯转至长寿,全家自缢死。
李来亨(?~1664)。中国清初抗清农民军将领。陕北人。少年时即参加李自成农民军,被李自成侄李过收为养子。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牺牲后,李来亨跟随李过、高一功等大顺军主将联明抗清,转战于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李、高相继殉难后,李来亨毅然摆脱南明永历政权的羁绊,率领数万部众自贵州进入川、鄂边境,同先期到达的郝摇旗、刘体纯部会师,并联合当地其他反清武装,组成了夔东十三家军。李来亨选定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作基地,屯耕山田自给,十三家军很快扩大到几十万人,成为当时主要的抗清力量之一。十五年,十三家军在李来亨、刘体纯带领下,两次围攻chóng qìng,有力地支援了李定国大西军的抗清斗争。康熙元年(1662),清廷调集三路大军,围攻夔东十三家军。李来亨等指挥将士奋勇作战,屡败清军。此时,各地抗清武装先后失败,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等先后阵亡。李来亨孤立无援,只能据守险峻的茅麓山。康熙三年八月,清军利用叛徒引路,乘雾从后山偷袭,由于力竭矢尽,李来亨举家*,十三家军覆没。
刘宗敏:陕西蓝田人,李自成部将。原为锻工,从李自成举事,勇猛无比。从李自成于潼关南原突破重围,隐于商洛山。复助李自成突围巴西、鱼腹诸山,入河南,势复大振,任权将军,封汝侯。率师出固关、下真定,与大顺军主力会师běi jīng。入京后对明降官拷掠助饷,贪图享受,不愿出战。后与吴三桂、多尔衮大战于山海关一片石,负伤,致大顺军溃退。撤往九江途中被清军俘杀。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万历古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rì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明史》称他与李自成同年生,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chéng rén后参军,供役为捕快、边兵。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
袁宗第:(?—1664)明末清初人。李自成部将。任大顺军右营制将军。1643年郏县之战后,李自成同刘宗敏等统率义军主力,由洛阳西攻潼关,然后向西安挺进;同时派袁宗第、白鸣鹤、刘体纯、蓝应诚带领右营数万兵马作为偏师,从河南邓县地区出发,取道陕西商洛地区,同主力会师西安。
宋献策(?——1645),永城人。他苦读书,学识渊博,尤jīng通“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明崇帧十四年(1641年)四月,宋献策由宝丰举人牛金星推荐,到李自成农民军中。
牛金星(约1595~1652),字聚明,陂北里大牛庄(今石桥乡)人,后迁居县城。父名垧。为鲁府纪善,“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故幼有教养,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为人质朴,xìng喜读书,通晓天官、凤角及孙、吴兵法。陂北里有田,平rì设馆授徒,过着仅足衣食的生活。
约崇祯十年(1637年),金星因与王姓亲戚起衅(亦云“以事忤同邑之巨绅”),被诬以抗欠赋税、强占妇女18人,而遭“盆冤”,被革去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李自成率义军入豫西,金星参加义军,向自成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自成纳之,遂成为义军领导集团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