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十四(非正文,小说,可看)(2/2)
我闻之肃然,对他深施一礼。我原本以为,自已这次回乡,也只是转一个圈儿,然后就离开罢了,如蜻蜒点水,什么也不会留下。哪里知道,在这个地方,不由自主的便有一种血脉相连的东西在激动着你,一种在骨子里传承的东西在敲打着你,让你不由自主的为之震撼。我这些族人,虽然在异国,但是他们没有丢下祖宗留下的遗训,没有放弃自己是汉人的执着。他们不贪权,有图利,有的只是对祖宗图腾的崇敬和品xing中带来的高洁。
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由辽统领,农牧结合,也是出jing兵的地方。我发现,宗族里好多小伙子都有着不错的身手,虽然卢家平平淡淡,但若有事,一声令下,只怕就能集结起上千的庄丁来。
转眼间来到南京。南京城据说是韩德让在时所筑,其规模为辽五京之首。城墙高三丈,宽一丈五尺,幅员三十六里,设有楼橹。城有八门:东为安东、迎chun,南为开阳、丹凤,西为显西、清晋,北为通天、拱辰。宫城建于城西南部,内有元和殿、昭庆殿、嘉宁殿、临水殿、长chun宫等,奇花异草充盈其间,湖泊球场点缀其内。设坊市、廨舍、兴寺庙。
当年,韩德让主政,在南京施汉律,纳人才,平辽汉之争,行任德之举,举城百姓皆乐为他所用,以至于太宗北上,亲自引军攻城数十ri无法拿下此城,结果败于高梁河之战,落得乘驴车逃走的下场。不过此时,辽天祚帝在位,他拥有昏君所拥有的一切气质,贪婪、好sè、信任jiān臣、不理朝政、骄奢成xing。在他的治下,国家已经混乱了。南京治下的百姓,辽汉之争重又兴起,严苛的政令,数不清的劳役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路上,董宠儿不断向我介绍南京的情况。言语间,他对整个辽朝都恨之入骨。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为帝以来,对国家大事漫不经心,他父亲耶律濬为jiān臣害死,他的遗骨埋在什么地方这个作儿子的都不知道,也压根不去查究,整天浑浑噩噩打发ri子。他信奉佛教,却又好打猎,与南方那个信奉道教又好书画的徽宗正好凑成一付对子。有一次他在猎狗牙山打猎,天气酷寒,许多替他轰赶野兽的猎人都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他不但毫不动心,反而继续扩大围场,把大固山的居民全部迁走,腾出地方供他当围场。此时辽朝统治危机四伏,统治集团内部互相争权夺势,jiān侫之徒充斥朝堂,穷奢极侈,赏赐无度,国用不给,府库空虚,连年灾荒,横征暴敛,搞得民生凋蔽,饿殍盈野。十二年前,汉人赵钟哥为首的义军攻入上京的皇宫,劫走宫女,御物。但是,起义被镇压了下去,延禧吩咐把捉到的义军投崖、炮烙、钉割、脔杀,直到挖心掏肝,分解示众,百里上京路,到处都是被残忍杀害的义军将士。鲜血染红了北国大地,却也将辽国放到了倒塌的边缘。
董宠儿正是那位赵钟哥的外甥。造反的诛九族,一家人就逃出一个董宠儿,他和辽国算是仇深似海,一心想着报复。
“那么,这幽云十六州的情形如何?”
“大家都恨死辽国了。师傅是知道的,东北女直人造反,辽人出兵就是了,偏偏让我们汉人出兵,出兵也就出兵罢,却要上京、辽西两路汉人,根据每户家产的多少出人当兵,满三百贯的就要自备一军,限二十天到指定地点集合,弄得好多百姓倾家当产。汉人们没有武器,拿着切菜刀就上了战场,你说这仗如何打?”
“东北女直人造反我是知道的,这女直人又是怎么一回事?”
“女直人原本叫女真,在以前叫肃慎,其实是一回事。由于避辽帝的名字,改叫女直。女直人生来就是战士,有句话叫做女直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是说他们作战勇敢,一旦动手,他们脱了衣服往上冲,个个不要命一样。”
“女直人和辽人相比,哪个更厉害些?”
“若说以前,当然是辽人厉害,百年前听说有个叫耶律斜轸的大将,一次攻女直就抓了十万奴隶,二十多万匹战马和牲口,把女直分成熟女直和生女直,打得他们百十年抬不起头来。可是现在,难说了。其实这也是辽人太坏,对女直也太狠了些。他们在宁江州设榷场,买女直人的北珠、人参、生金、名马、貂皮什么的,不但低价强买,而且横加勒索,稍不如意就百般凌辱,说这叫‘打女直’。辽东有种鸟叫海东青,此鸟虽小,xing情刚烈,善捕天鹅,狐狸什么的,辽朝贵族们逼着女直人去抓海东青,派使者带着银牌去索取,叫做银牌天使。这些天使们到了那里,除了敲榨财物外,还要女直人献美女伴宿,直初还只是由女直头领指定中下等家庭的未婚女子要陪,到后来使者们络绎不绝,便自己选美女,不问有没有丈夫,也不问是不是女直贵族家的女人,只要看中就要,结果就惹恼了女真人。所以,就打起来了。”
听说的口气,他竟然很是同情女直人。如果辽国这种思维的人占多数,那么辽国非败不可。而且,辽国的样子,只怕已是从根里烂掉了,想要重新修复起来,难呐。那么,我曾想过的借辽来治金的手段,还能不能成功?
转眼间来到了燕京。燕京又称南京,全称叫做南京析津府,是辽五京之一,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又是汉族聚居区,农业生产居辽朝之首,商业贸易冠于北方,锦乡组绮jing绝天下。文化也相当发达,读书作文蔚然成风,毫不亚于中原内地。
此时,主政南京的是皇太叔耶律淳。这个耶律淳是耶律洪基的弟弟,小名的涅里。自幼生得眉清目秀,xing情温顺,喜欢汉学,自幼笃好文字,研习诗赋,承蒙汉风唐雨的濡染,秉廪周礼鲁俗的熏陶,早就涤尽了契丹民族的骠悍尚武的遗风,一副汉家子弟儒雅温文的样子。他历封越王、鲁王、宋魏国王、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师、惕隐,加“义和仁寿”的封号,在辽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耶律洪基在位的时候,他不受重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从这个州调到那个州,只在基层供职。多年供职地方的经历使耶律淳对辽朝基层社会的现实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长期接受汉文化教育的结果又使他比起一般契丹贵族来要开明一些,尤其在统治汉族百姓方面更多的淡化了民族歧视的sè彩,因此被誉为“深得汉人之心”的大贤人。后来他当了北辽皇帝,我却因为宋与金的海上之盟引军征北辽,着实打了几场交道。对于他,我还是报有一种复杂的心情。他不同于其他的辽人那样粗野,对汉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错。但是
我想,我是不是该见见这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