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05节 母亲(2/2)
母亲要打儿子:“你不能丢这个脸……不能……”
母亲的思想还是很传统,认为捡渣货很下贱。可是时代变了,劳动不分贵贱,人不分等级,靠双手勤劳致富……
这些道理,你相信吗。
我不信。
儿子很听话,他很乖,但他更聪明。
儿子再到周末回家,他不坐车了。他提前三个小时下课,从学校开始,穿越整个城区,走回家。他倒不是为了节省那一块钱的车费。他在路上捡空瓶子。既然母亲认为他不能在学校丢人,他在街上捡,没问题吧。
两口子焦急的等着本该早就到家的儿子,一直等到夜幕降临。儿子回来了。
母亲看着儿子灰头土脸的提着个肮脏的蛇皮袋子,走进家门。立马cāo起擀面杖,可是打不下去。
吃饭的时候,父亲不停的劝儿子:“我们就是砸锅卖铁……就是砸锅卖铁……”
儿子临近高考了。儿子很瘦,面黄肌瘦,儿子已经连续两次回来,没吃上肉了。
儿子在学校也买不起两元一份的青椒炒肉。
母亲很愧疚,儿子吃的青菜,都是她在菜场散场的时候,捡来的。
儿子吃到一半,很难为情的说:“老妈,要考试了,复习很紧,我……能不能吃点肉……”
母亲说:“下次,下次一定。”
两口子在这个星期,拼命的节省,省出十块钱——十块钱,呵呵……十块钱。(我觉得我正在抽的烟好贵。)
星期六早上,两口子早早的去菜场买菜,母亲紧紧的攥着那十元的票子。他们打算去买一斤排骨,再买点萝卜,给儿子炖排骨汤。
两口子把菜场转了好多遍。他们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排骨。不是嫌排骨不新鲜,就是肉太少,或是太肥。卖肉的贩子都急了,看见他们就yīn阳怪气撵他们:“只买一斤排骨,还挑三拣四……”
转了一早上,总算是选中一斤排骨。掏钱的时候,母亲愣住了,一动不动。手上的钱没了。
“是不是丢了!”父亲焦急的问道。
母亲没了主意,明明捏在手上的,怎么就没了。
父亲问:“是不是放在家里没拿出来?”
母亲茫然的点点头:“也许吧。”
父亲不耽搁,马上回家,去找那根本不在家里的十块钱。
母亲却记得,那钱,是带出家了的。
母亲一个人在菜场到处寻找,低着头仔细搜寻。一个老同事看见她了,问她在干嘛?
母亲迟疑的问道:“能不能借十块钱……有急用。”
老同事很无奈的把身上的钱掏出来给她看,只有一把毛票。
母亲回到了肉摊子,卖肉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
“大姐,你到底买不买,我都剁好了。”
母亲不说话。把已经放在塑料袋的排骨看着。
“你买不起,就别墨迹(这是塘沽方言,)老子啊!”
母亲说:“我能不能……下次给钱。”
肉贩子“哈——”的干笑一声。把烟头扔远,“算啦,算老子倒霉,你不买就算了,别跟我开玩笑。我这排骨还怕卖不出去啊。”
来了两三个人,在肉摊子前挑选。肉贩子顾不上跟母亲磨蹭了。堆着笑脸去招呼。
他今天生意不错,同时几个人,要买他的肉。他一时忙的晕头转向。
等把这几个人打发走,发现刚才装好的排骨,不在案板上了。
肉贩子对着已经走了几步的妇女大喊:“给我站都!”
母亲听到声音,本来急速行走的脚步,彷佛电视画面暂停一般,静止不动。
肉贩子冲出摊子,一把将塑料袋夺过来。顺手打了她一嘴巴。
母亲的头发有一缕遮下来。她浑身发抖,连捂住脸庞的动作都迟缓无比。
“妈的个巴子,还有人敢偷老子的肉,找死是吧?”
肉贩子还想打,可是看见是个女的,下不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