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再次举兵(1/2)
() 王黼获悉李处温被赐死的噩讯后,很是惋惜。他带着几个随从,悄悄走出宣德门,来到相国寺大雄宝殿,奉上几柱香火,表示对李处温父子的哀悼。
相国寺规模宏大,占地五百多亩,殿宇磅礴,院落深广,僧侣千人,僧房万间。徽宗皇帝有时也来此祈祷,祝寿或者举行一些外事活动。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有烧香拜佛的,有做各种买卖的,有闲逛看杂耍的,有偷鸡摸狗的,各sè人等,无所不有。
今天不是开放rì,所以庙内很清静。花草幽幽,古树肃穆。大殿里,佛祖面相庄严,佛光闪闪。大殿两廊,皆是当朝名公墨迹。
王黼停住脚步,注视着蔡京题写的“万物生乎天地间,荣枯造化皆大观”一行字。蔡京的字,既飘逸潇洒,又沉着豪健。但王黼注意的并不是字的艺术xìng,也不是内容的哲理xìng,他关注的是蔡京的落款: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尚书左仆shè太尉太师领三省鲁国公蔡京。
对于这么长的落款,王黼深有羡慕之sè。
幕僚张世礼小声问道:“相公是不是看出了什么破绽之处?”
王黼淡淡地回答说:“没有什么,只是我以前真还没注意,元长竟然有这么多的官衔。”
张世礼朝蔡京的落款扫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算什么,相公若能收复燕京,官衔肯定要超过他。是不是,相公?”
王黼没有回答。王黼知道,神宗皇帝曾经留下遗嘱说:收复燕京者,虽异姓亦可封王。王黼暗想,收复燕京之大计,不能就此搁浅,还要说服圣上继续出兵北伐。耶律淳一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如果圣上能封自己为王,那可是开创大宋历史之先河。自己在仕途上曾经连跳八级,开创过一次先河了。王黼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这天,徽宗接到知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市)詹度呈上的一份奏章,说燕京耶律淳病逝后,有不少燕人越境而来,他们都以为契丹国家无主,女真即将到来,所以,愿意归土大宋。詹度认为,这是趁机北上,收复燕地的大好时机。
徽宗看后犹豫不决。他既想趁机捞一把,又怕偷鸡不成蚀把米。心里矛盾重重,左右为难,难下决断。
王黼看完詹度的奏章,喜上眉梢,他兴冲冲地对徽宗说:“陛下,詹度所言,十分有理。现今,燕京人心慌乱,萧德妃乃一女流之辈,能有什么见识?我军完全可以趁机北上,一举夺取燕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当机立断,别让女真人抢先占据了燕京。”
徽宗说:“时机很好,这毫无疑问。可是,朕担心财政困难,去年以来,平定方腊暴乱,花费已很大,现今若再起兵北伐,朕担心把国家财政拖垮。”
王黼对此当然更清楚。现在,朝廷财政收入的确不少,可支出也实在是太庞大。虽然搞过一些机构jīng简,裁汰过一些冗员,但成效甚微。一旦正式对辽开战,所需费用,的确不可计量。
王黼回到都堂,闷闷不乐。
张世礼关心地问道:“相公好像有啥心事啊?”
王黼便将朝廷目前财政困难,圣上无心对辽开战之事,讲了一遍。
张世礼嘿嘿一笑说:“这有何难?下官有一个办法,不知相公可否采纳。”
“说出来听听。”王黼上台以来,为改善财政状况,可以说绞尽脑汁。他采取了不少措施,也赢得了一些赞扬之声。
张世礼是王黼的心腹幕僚,他与王黼是老乡,年龄比王黼大十几岁。他身材瘦小,脸似马面,一对三角眼,经常眯缝着,深不可测。他跟随王黼已经多年。
张世礼言简意赅,建议道:“收复燕京,应该人人出力,不能出力,那就出钱。从全国范围,按照人头收取免夫钱,这不就成了?”
王黼是jīng明之人,一听此言,豁然开朗,连声称赞说:“高见!高见!”
王黼立即起身,去向徽宗汇报。
此时,天sè已晚,徽宗正在会宁宫,与乔贵妃一边喝着果子露,一边说笑。徽宗听御侍说,王相公有急事要面圣,便起身告辞。乔贵妃恋恋不舍地拉着徽宗的手不放。
来到崇政殿,徽宗问:“何事如此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