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新的筹备(1/2)
() 第二rì,周天临和秦长捷以护国公府联合理政院的名义下令,成立国史馆,专门负责元朝国史资料的编写和整理,诚请原宣靖王买奴为副馆主,不,是副馆长,并诚请其余二百九十六名前蒙古千户、万户(都是投降的)为编修。副馆长享受行省巡抚级别的待遇,而各编修们也享受着知府级别的待遇。
山东和河南行省的官员虽然被管得严,稍有不慎就会被直属监察局等各路人马盯上,直接请进司法院坐木板凳(就是当被告。),而且稍微偷下懒就有会被那一帮资政院筹备委员们和老百姓堵住门口喷一脸口水。但是他们的待遇可是不得了。周天临知道,即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吃得少,天底下那有那么好的事。买奴和各位编修们靠着新zhèng fǔ给的待遇,足够过上一个富家人的生活了。
对于其它投降的蒙古、sè目百户和普通士兵们等,统统发给极丰厚的待遇,择地安置。
非常识趣的买奴带着自己的以前部署,现在的同事,兴高采烈地走马上任。买奴干得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改了,他改了汉名,就叫做蒙思臣,颇有深意。而其它看明白的编修们也纷纷改汉名。
他们的工作非常简单,理政院把部队收集来的各地地志档案交给国史馆,然后由正经读书人组成的编撰们整理汇集。而那些原蒙古、sè目贵族出身的编修们则起着活字典的作用,用自己所受的教育和经历的事情典故来校准参考。
而护国公府和理政院跟紧着发布的命令和公告就是宣布成立新闻宣传局,公布山东、河南行省新闻报刊暂行规章。宣布以前的邸报、传纸(就是民间的一种宣传纸张)全部变更为报纸。
所有的报纸分的发行必须经过新闻宣传局的审核和批准,而且在发行中必须受到新闻宣传局的监督检查。
山东行省的邸报改成《山东政报》,每旬一期。主要报道山东行省三司zhèng fǔ部门的rì常公告和重大政策,以及山东行省各地的新闻情况。
河南行省的邸报改成了《河南政报》,发行rì期和报道内容和《山东政报》的差不多,不管它是面对河南行省。
而护国公府和理政院的御用咽喉是《民报》,它的政策权威xìng和宣传强势xìng是无庸置疑的。
这三份zhèng fǔ报纸以《民报》为首,利用强大高效的两省zhèng fǔ机器,把这三份报纸传向两省各地、学堂、工场、农村。针对大多百姓不识字,两省各级官府利用自己的行政资源,在城镇以街道为单位,在农村以村寨为单位,聘请读报员,成立读报制度。配合各支无孔不入的宣传工作队,牢牢地掌握了舆论这个强大的jīng神武器。
在红军系统也有自己的报纸,那就是由护国大将军府秘书处负责编写发行的《战旗报》,面对的是正规野战红军、守备巡防军、民兵和各个军工工场。
而由商务署开办发行的《商报》则是最大规模的商业xìng质的报纸,它在完成自己的“政治任务”之外,主要刊登各地工农产品的行情,其中还在周天临的提示下,刊登工务署下辖的各工场给自己产品做的广告。它深受两省和其他各地商人的喜爱和青眯。
其它几份被批准的民营商业报纸是由山东行省现在财大气粗的商人各自合伙开办发行的,由于它们的背景和发行渠道,加上没有办法应用工务署印刷工场拥有的新式转轮铅活字印刷技术。所以它们的规模和影响力就远不及前面几份报纸了,要不是有各自背后财团雄厚的财力支撑,早关门了。
忙完这些,秦长捷难得的休息了几天,因为他要结婚当新郎了。
婚礼办得俭朴而热闹,各路人马纷纷赶来祝贺,最后演变成一场周家势力第一次大聚会。最后,文官系统被武将系统的人马用喜酒灌得一塌糊涂,连主角秦长捷都未能幸免,最后被人从酒桌下给找了出来给抬回新房。大大让因为识字不多经常被文官“欺负嘲笑”的武将们出了一口鸟气。
衍圣公孔克坚没什么意见,但是衍圣公夫人见到这个场面可就不太高兴了。除了热闹之外,这场面怎么也不像一个主管两省行政大权的人要结婚。一点官家气势也没有,该有的仪仗都没有。
最后还是衍圣公孔克坚打断了正在唠唠叨叨的自家夫人的话题,他低声告诉也是出身名门的自己老婆,这就是新政权的规矩。秦长捷结婚,官府的一点东西都不能动,一毫银子也不出。这么大的场面都是秦长捷自己掏腰包,加上各位同僚们凑份子给撑起来的。最后衍圣公严正jǐng告自己的夫人,闭紧嘴巴,除了吉祥话和笑之外,不得发出任何多余的声音。
而在秦长捷度蜜月的这几天,周天临和郑培民、李善长三人正在研究从大都传来的鞑子朝廷最新情报。
情报上说,鞑子皇帝对这次的失败非常地生气,后果也非常严重。
他非常难得地上了朝,在朝廷上就是一阵咆哮,把以前倍受自己器重,被夸上天的太不花骂得给比狗屎都不如。
几个权贵们为了对得起自己收得那些银子,叫自己在朝中的狗腿子们硬着头皮上前为太不花求情。但是很快,在宫门外几个被打得稀巴烂的屁股让朝上所有人都闭上嘴巴,或者一起对十恶不赦的太不花发起语言上的征讨。
很快,有中使带着元顺帝的旨意,来到了彰德路安阳府,先是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让他为了蒙古人的尊严和朝廷的颜面,自己自觉一点。
早就知道自己活rì不多的太不花倒也干脆,对着北边磕了几个头,然后在中使和几名宿卫军的监督下,自己把自己挂在屋梁上的一根绳索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