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风云突变】(1/2)
() 天气渐渐寒冷了起来,今年的龙江,冬天似乎比平常来得早些。尚未褪尽绿sè的荒原里,每天清晨都会染上一层淡白的秋霜。还过上一段rì子,城外的江面就会冰冻起来。
龙江城大帅府的书房里,高烈臣坐在《参政帖》下的太师椅上,这房里除了高崇文、高尚武两兄弟和立在他身旁的高虎,还有两名军服男子。
“姓林的对咱一向没安什么好心,大帅,这个什么‘东三省剿匪军事动议会’,肯定是个鸿门宴,您可不能上当啊!”坐在靠门边座位的军服男子吼了起来。
另一名军服男子摸了摸刚长出毛茬的光头,叹了口气。
“沈兄,林雨亭是东三省巡阅使,大帅名义上还归他节制。再说了,他这次提出的理由实在冠冕堂皇得很啊!剿匪军事动议会,大帅要是不去滨江参加,他大可以给咱扣上通匪的屎盆子,到时候十几万大军以剿匪的名义开进黑龙江,任谁也不敢说他的不是……”
“为了避免授人以柄,咱认为还是去参加的好。据说,参加会议的除了林雨亭、金炳义和咱们,还有rì本驻滨江总领事矢田明太郎以及美英法意等国的领事。”高尚武在一旁说道。
“金炳义么?虽然如今还挂了个吉林督军的招牌,可要不是林麻子还要借重他在吉林的影响力,早就废了他。”高烈臣的声音仿佛从鼻孔里发出。
“高虎,滨江的探子有什么消息传来吗?”
“据……探子回报,驻扎滨江的霍尔瓦特将军,口头上已经同意林大帅今后在滨江驻军,驻军人数限制在1000人以下……”高虎低头说道,嘴里却满是苦涩。
“什么,林麻子在滨江驻军?”房里的几人不由低声议论起来。
中东铁路建成以后,铁路沿线和作为交通枢纽的滨江,一直掌握在沙俄驻军的手中。近两年随着俄国局势的动荡不安,高烈臣夺取了中东铁路黑龙江路段,林雨亭也趁势夺取了中东铁路在吉林、奉天两省的路段,但残余的白军仍然占据了滨江。
霍尔瓦特与谢苗诺夫,原本同是东西伯利亚方面军的指挥官,高尔察克在伊尔库茨克落入赤军的圈套以后,两人因军队的战略方向发生争执。谢苗诺夫率东西伯利亚方面军主力,西进赤塔,霍尔瓦特则率领残余白军,沿中东铁路进入滨江,如今更成了滨江白军的最高指挥官。
在关外各种势力的眼里,滨江无疑是一块肥肉。不仅因为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这里还是东三省最繁荣的商埠,向有“小上海”之称。只是这霍尔瓦特对滨江看得极严,高烈臣也好,林雨亭也罢,就算是rì本人,都在他面前碰了钉子。如今,霍尔瓦特却破天荒地允许林雨亭在滨江驻军,莫非是其中出现了什么变故?
这一刻,就连一向善于在各方势力中巧取平衡的高烈臣,都不禁犹豫起来。
高烈臣闭上双眼,手指在茶几上轻轻敲击。良久,敲击声突然停了下来。
“形势不由人哪,为了防止林雨亭在会议期间对我方发动突然袭击,除了防守中俄边境的第三守备师不可妄动,驻守龙江道、绥兰道的第一、三、五混成旅,沈师长驻绥兰的第二守备师,马师长驻龙江的第一守备师,除留下一个混成旅守卫龙江以外,即刻赶到在滨江对岸的对青山和沈家一带布防。”
“不过,在我前往滨江的这段时间里,须得有一人坐镇巴彦,负责这些部队的调动。”
高崇文的心像火灼一般沸腾了起来,连呼吸都渐渐停滞了。高烈臣属下共有三个守备师、五个混成旅,参与此次行动的部队就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尽管父亲对他以前的所做所为不太满意,但说不定会看在自己是高家长子的份上,把这些部队交给他。
这一刻,书房里一片寂静。在座几人的心里都明白,坐镇巴彦的人选,只可能从大帅两个儿子中产生,也就是说,一旦选定了高崇文或是高尚武,几乎可以笃定此人将来会继承大帅之职。这也是同所有人生死相关的大事。
高烈臣眼神在高崇文身上一顿,又滑在了高尚武的身上:“我看就尚武吧,年轻人就该多历练历练。”
┄┄┄┄┄┄┄┄┄┄┄┄┄┄┄┄┄┄┄┄┄┄┄┄┄┄┄┄┄┄┄┄┄┄┄
“殷爷,面粉厂这个月底就会建成,几个股东送来了请柬,请你去参加开业典礼。”余福生把手中一张大红sè的请柬交给了殷皓。
“开业典礼咱就不去了,这样的场面,我去的话,暂时还不太合适。就由你和张氏兄弟出面吧。”
殷皓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不语的余福生,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