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母死子贵(2/2)
这事在以后的历朝历代并没有仿效,包括汉武帝的子孙没有接着干,但是确实也不断出现外戚干政、国家衰亡的现象。
到了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时候,老拓跋英雄了得,戎马一生,在高柳城败窟咄,弥泽湖大破刘显,千里袭柔然,渡河灭匈奴,北攻高车,饮马北海,虎步中原,大破后燕。开创了大好河山,想的当然就远些,他要立儿子拓跋嗣为太子了,就不问青红皂白将他的生母刘贵人给杀了,这事谁能受得了啊,当时拓跋嗣不象刘弗陵那么幼小,估计有十四、五岁了。
老拓跋却将拓跋嗣叫过来训话:“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史载拓跋嗣听后痛哭不已,浑身发抖,老拓跋被激怒了,让人将小拓跋嗣架走,后来差点杀掉他。不久,宫廷内乱,老拓跋被自己的儿子清河王拓跋绍给杀了。
后来拓跋嗣杀了弑父篡位的拓跋绍,北魏经过了拓跋珪晚年的动荡不安,终于回到正常轨道,rì后可能出于避免宫廷内乱的考虑,加之身为北魏第二代皇帝的拓跋嗣亲历了皇权的生死相争,只好大加追封生母,却将立子杀母的“祖宗家法”给保留了下来。
到了北魏的第九个皇帝宣武帝元恪(西元500年)登基,宣武帝的宫嫔们也生过几个儿子,全被元恪最亲信的舅舅高肇及皇后高氏,高肇的侄女,给害死了。
宣武帝元恪知道自己再不采取措施,估计就无后了,虽然这家伙才当十几年皇帝,但是长年的养尊处优寻欢作乐,掏空了身子,知道离升天不远了,所以对子嗣格外的重视起来。
作为胡贵嫔的胡充华在西元509年为宣武帝生下了一名皇子。
作为皇帝元恪的独子,元恪这次没敢大意,特别嘱咐将孩子送到专门的地方喂养,连皇后高氏和生母胡氏都不得见面,作为一个皇帝,生了个儿子竟也如此郑重其事的安排,可见宫廷斗争的厉害。
很明显,按前朝的规矩,立胡充华所生的皇子元诩为太子的话,顺理成章就是先杀死胡氏,由高皇后作为养母,高肇身为北魏朝尚书令、大将军,胡充华仅是一名地方官宦之女,当前的形势,没有一条是有利于胡氏的。
幸运的是,高肇的对手也不弱,北魏朝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两人为一派,是拥护宣武帝的,高肇一派代表的是外戚的权利。
崔光和于忠得知高肇一派要对胡氏下手,怕rì后高氏一族太过于坐大,两人冒着被族诛的危险,冒死从皇宫中运出了胡充华,要将她护送到蕲州罗田县去藏起来。有未来皇帝的生母在手,在未来的政治斗争中能做到事半功倍,而罗田县是于忠的老巢所在,完全不必担心外戚高肇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