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呼啸的枪刺 > 第十节 鏖兵(二)

第十节 鏖兵(二)(1/2)

目录
好书推荐: 笑傲都市 位面战记 重生之野蛮影锋 遗祸 怪兽剪径者 骷髅王座 胆怯天尊 海贼王之海贼也正义 江湖的传说 地仙圣斗士

第十节鏖兵(二)

事实上就在叶扶苏他们挖空心思猜测、打探和琢磨演习计划的时候,真正的鏖兵06演习已经悄然展开。与以往强调突发性、实战性不同,这次演习居然给了大家两个月的提前准备时间。演习计划也早早公布了出来。整个演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想定为核心的模拟演习。包括想定作业和首长司令部演习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着重考核一线指挥员的军事素养,后一部分针对的是各级部队指挥机构。想定作业部分采取全军班长以上随机抽取的原则。第二阶段是全军合成攻击演练。所有参演部队进行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针对假想敌进行全面攻击。这一阶段考验的是军区所有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某种程度上也是进行了一次实兵参与的首长机关演习。也就是说连军区最高指挥部门也被拉进了演习之中。

第三阶段进行实兵对抗演习,a集团军是以数字化旅为核心的数字化合成集群。配备了第三师(机械化师)、第四师(摩步师)、军区电子对抗团演习分队、导弹旅、陆航指挥中心(含一个大队)、空军两个团以及军区直属工兵团(一部)。b集团军是以独立团的老冤家大红一师为核心的“大陆军”合成集群。配备了第二师(机械化师)、第五师(摩步师)、空降师、军区炮兵师、刀锋大队、军区电子对抗团演习分队、导弹旅、陆航三个大队、空军一个团以及军区直属工兵团(一部)。在这一阶段所有军区指挥参谋人员都将撤出演习,两个集团军各自组建自己的指挥机构。a、b两个集团军的负责人分别是刘爱国和大红一师师长许立新。

对于演习叶扶苏没有什么太多的考虑。这些年大大小小的实战演习、对抗训练参加多了。就是实战也没少打。出什么样的题目都不新鲜。就说第二阶段全军合成攻击演练吧。任务要求隐蔽开进。这么超大规模的部队调动,不可能做到隐蔽。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头上有卫星,手里有电话。一个居委会老太太都能当观察员。隐蔽什么呀。之所以这么要求就是要让个部队既要摆出实战姿态,又要进行隐蔽开进的演练。太宏观的东西对自己没用,还是踏踏实实带好特种兵大队,漂漂亮亮的打几仗吧。

叶扶苏想一心带兵打仗,可是刘爱国觉得他还是到自己身边比较好。叶扶苏重新回到独立团这一年,刘爱国有一个感觉越来越强烈:这小子入错行了。他不应该去特种兵,甚至不应该去刀锋大队。他应该当一个作战参谋,然后成为一支部队的主官。这小子单兵能力确实很强,据说从刀锋到军区都有这样的说法,他是军区的第一狙击手。不仅仅是他在军区的狙击手比武中独占鳌头,也不仅仅是他实战中毙敌17人的战绩。主要是因为他那个每分钟好几千转的脑子。对于别人来说有逆向思维和正常思维方式这一说,但他是乱向思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爱国一心想把他留在数字化旅指挥部队。

“为国,你派人把叶扶苏这小子给我叫来。告诉他从现在起把手里的工作教给张晨,给我到旅部当参谋。任命的他是旅侦察参谋代理特种兵大队大队长(营级),没干过几件正经事。马上开始演习了,让他过来。”刘爱国所谓的正经事自然不能包括建立战场视频系统、到军区信息中心挖人和挖来旅陆航大队大队长戴宝书了。如果叶扶苏听到了老团长这么说还不定怎么叫委屈呢。

杜为国本来就是数字化旅代理副参谋长、一团团长。所以真的操练起来的时候自然要留在旅部了。他清楚刘爱国的想法。从本心而论,他当然希望叶扶苏能留下来。可是留得下来么?上次张绍宽部长来视察工作,私下里说的话老团长不是不明白。刀锋大队任命叶扶苏为总教官,摆明了是在提醒刘爱国,该还人了。摇着头走出旅部指挥中心,杜为国觉得还是亲自去一趟好。顺便也好安排一下自己团里的工作。马上演习就要开始了,忙起来可就顾不上了。

叶扶苏到旅部报到的当天刘爱国就给他下达了第一个任务:完善和修改这次a集团军整合计划。思考了一整天叶扶苏只是在建议内容里面写了简单的几句话:建议集团军不要搞合成,而是打散重编。把数字化旅加常规作战部队的模式改成准数字化集团军。将军区派来的电子对抗团一部,和数字化旅信息大队一部打散重新分配到集团军各个部队。利用两个月的时间,突击培养一些有基础的参谋、后勤人员充实到信息管理岗位。迅速建立扁平向心的指挥和作战信息网络系统。所有后勤统一进行信息化管理,统一调配。

叶扶苏的这个建议立刻引起了大家的争论。大部分人说两月的时间连磨合都不够,你还想建立数字化集团军?一小部分人尤其是数字化旅的人都觉得,只有这样才符合真正的未来战争需要。刘爱国想了好久,觉得应该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做一个全面的讨论。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使为这个事情耽误一两天的时间也是值得的。所以a集团军指挥部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变成了一场“辩论大赛”。

问题的始作俑者叶扶苏被安排在第一个发言,他利用一天的时间把会议室布置成了一个完善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先是播放了一段数字化旅训练演习的录像,然后开始阐述自己的理论:“首先我说一点,数字化指的是装备的信息、操作、反馈和管理采用逻辑芯片控制。这些控制的信息流收集到计算机中,通过网络汇集到指挥者手中。这里面有一个递进关系,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传统战争的模式大家并不陌生,如何衡量传统部队的战斗力大家更是熟悉。那么数字化部队的战斗力怎么衡量?怎么体现?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队的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武器装备是否精良,后勤保障是否有力等方面。像传统部队追求的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并不是不重要了,而是不再是最重要环节。更何况现在我们手里的部队本来就是主力部队,基本功肯定都是没问题的。这是我提出那些建议的第一个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