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大宏森西屯夺印(1/2)
() 大嵩嶙是五天前从南京出发的。他带着南屯卫大营元帅张茂林借给他的的五十名卫士,昼夜兼程奔向东京。这天到了东京郊外,却被左猛贲卫的巡逻队扣住。大嵩嶙说明身份,仍无济无事;要求见大将军,却无人理睬。大嵩嶙从左猛贲卫官兵的蛮横态度中,悟出了大元义摄政绝不是父王的安排,而是被大元义逼迫的结果。他料定父王处境危险,却无从探察,更无力营救,只能在监营中默默地等待局势的转变。
此时文王大钦茂确实处境危险。原本他想在宫中装病,暗中观察大元义的动向。他不希望看到大元义的反叛行为,希望时间能够证明贵妃的怀疑是错的。可是事实却和他的愿望相反。就在他装病的第二天,王宫的禁卫军突然换了一批新兵,宫门被禁卫军严密控制起来,所有内务人员都不能随便出入,包括大内总管孙力士。
孙力士在内苑横行惯了,哪肯受这般窝囊气,气势汹汹地上去责问道:这是谁的命令?
禁卫军都尉回答说:是摄政王的命令。
孙力士喝道:胡说!哪里来的摄政王?谁是摄政王?
禁军都尉道:你是总管,怎么连这都不知道?摄政王就是大内相。
孙力士大吃一惊,赶紧向文王禀道:大元义假传王教做了摄政王,这不是造反了吗?
文王大钦茂不动声sè,挥手让孙力士退下。
贵妃张太贞紧张得脸sè煞白,向文王说道:我们被他软禁了,该怎么办呢?
文王却轻松笑道:他这是把狐狸尾巴露出来,让天下人有目共睹。你放心,十五府都督和十二兵卫元帅不会听他的。他这是自掘坟墓。
张太真道:可是我们没有办法去联络都督和元帅,还不是坐以待毙吗?
文王道:贵妃不必担心。大元义用三相联署来代替王教,就是替我发出勤王诏书了。很快就会有勤王的人马来东京救驾。我们耐心等待就是了。
文王毕竟是老了,思维方式已经降到三岁孩子的水平。这些年他对大元义言听计从,已经替大元义树立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不管大元义做什么样的坏事,只要说是奉文王之教行事,就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三相联署的廷报说得明明白白,是文王基下敕命大元义摄政,哪个都督和元帅敢有怀疑呢?文王所期望的都督和元帅们纷纷来东京救驾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却有一个能给他提供保护的元帅离京出走了。这个人就是大宝方的儿子大宏森。
右猛贲卫元帅大宏森,是东京禁卫军的另一名元帅,和左猛贲卫元帅大宏林有着相等的权力和责任,分担着王宫一半的禁卫任务,负责王宫东半部的jǐng卫。当初的右相大宝方不惜冒着任人唯亲的指责,极力举荐儿子大宏森担任禁卫军右营元帅,就是想让儿子成为牵制大元义的一块镇石。当大宏森看到三相联署的廷报,惊悉大元义摄理朝政,他立刻想到要保障文王的安全,立即下令加强王宫东部jǐng戒。可是紧接着摄政王的命令就来了,限令右猛贲卫立即撤出王宫,东西两路jǐng卫由左猛贲卫全面接管。
大宏森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如果不交出宫廷禁卫权,就可能和大宏林发生火拼,而战斗一旦爆发,就可能危及文王的xìng命。如果交出宫廷禁卫权,就会让文王落入大元义父子的魔掌之中,随时可能会发生不测。他紧张地分析东京的局势,渐渐地头脑冷静下来,做出三项判断,一是大元义羽翼丰满势不可挡,二是文王孤立无援危不可解,三是副王大华屿众望所归是希望所在。有了这三项判断,他就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
右猛贲卫的一万官兵撤出王城,按命令应该到东京城外安营。可是这支队伍出了东京西门,却马不停蹄,以急行军的速度一直向西开去。等到大宏林接到报告的时候,大宏森的队伍已经在二百里之外了。大宏林急忙带兵去扣押大宏森的家属,却早已人去宅空。
大宏林向父亲禀道:大宏森率兵出走,携家属逃离,实属叛逆,应该立即剿灭。
大元义道:他肯出走,是件好事,免得拼成两败俱伤。现在各地都督和元帅都按兵不动,这对我们很有利。我们千万不能轻启战端,否则局面恐吓怕难以控制。
大宏森带着一万人马离开东京龙源府,马不停蹄,翻山越岭,一直向旧京敖东城奔去。他是要抓紧时间去和父亲会合,也是要尽快赶到副王大华屿身边,去保护和效忠这位渤海国的未来国王。这天到了敖东城外,安营扎寨,安顿妻儿老小,再和儿子大言正进城去见父亲大宝方。
旧京留守王爷大宝方听了东京情况,虽然感到震惊,却不觉得意外。他想,东京危机,文王难保,权归副王,这是天意。我应该立即拥戴大华屿登基称王,名正言顺号令天下,清除国贼,安抚百姓。
现在能够拥戴大华屿的谋臣和将领,都聚集到敖东城了。此时不拥戴大华屿称王,还要等到何时呢?大宝方把张茂顺和张才智请来,说明情况。大家一起来到副王宫,劝大华屿登基称王。
大华屿迟疑道:基下健在,我若登基,情同谋反,如何使得?
大宏森道:东京局势瞬息万变,文王基下随时可能被害,如果等到国贼得逞,天下大乱,再想收拾就比登天还难。大元义矫诏摄政,已将罪证展示无遗。副王应该佼仿大唐肃宗皇帝李亨,顺应天意,临危承命,尊文王基下为太上王,以国王之尊镇慑jiān党。都督元帅们正翘首以待,只要新王号令一出,必会一呼百应。国难当头,事大如天。请副王速做决断。
大华屿道:大宏森说的好。与其坐视国贼作乱,不如挺身力挽狂澜。我登基是要除jiān,必然面临大战,你区区一万人马,如何能撑起全局?
大宏森道:我来敖东城的路上就已想好对策。西屯卫有兵三万,将其收到副王麾下,足可以剿灭大元义父子。
大宝方道:西屯卫就在身边,不为我用,必为我患。营中元帅是大元义的侄子大林堂的儿子大元英,是jiān党重要成员,在必除之列。辽河大营的人马也可以随时调动。
大宏森道:调辽河大营人马已经来不断及。右猛贲卫只有一万人马,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最好是出其不意,夺了他的帅印,砍了他的头胪。
大宝方道:旧京王宫有过去遗留下来的王教绢轴,我来造一道文王圣教,大宏森扮做东京来的上差,张才智和大言正扮做随员,诱骗大元英出帐接教,乘机一举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