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会见钱平(1/2)
() 我回到了我自己办公的房间,一进屋就见一男一女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在那儿忙活着呢,他俩是谁呀?不是别人,正是我办的那个启蒙学堂里的两个小学生:彭冠英和傅雪莲。
原来,自从进入了武昌城,我需要办理的公事就变得特别多了起来,身边非常需要秘书来帮忙,然而,秘书的人选很难找。起义军中的人基本都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新招来的那些穷酸文人我又不信任他们,毕竟办理的都是有关军机的事。无奈之下,我想到了启蒙学堂里的孩子。这些孩子最久的已经在学堂里学习了将近三年,能认识两三千字了,同时他们又值得信赖,于是,我就只好揠苗助长地将学堂里年龄最大、学习时间最长,同时成绩也最好的几个孩子招到了我的身边,临时给我当秘书,rì后如果有了合适的成年人,我再把孩子们送回学堂去。
彭冠英和傅雪莲两个孩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彭冠英已经十四岁了,傅雪莲也已经十三岁了,他俩学习成绩又好,人又聪明伶俐,因此在我这里干起工作来甚是得力,我对他们的表现也很满意。
我进了屋子对两个孩子说:“有什么紧急的文书送来吗?”
彭冠英将一摞文件送到了我的面前:“师傅,这些都是需要你赶快批阅的。”
我拿过文件坐到桌子后面,准备一一审阅,傅雪莲说道:“这里有一封信,是一位举人老爷写来的,说是从江宁来投奔您,只是因为囊中羞涩,所以蹇困逆旅,恳请师傅您亲自去搭救。”
“又来了一个举人?”我不由得一怔,拿过那封信来粗粗看了一遍,这封信是一个叫赵进的人写来的,说是他慕名来投,只是因为盘缠不够,所以困居武昌城外的某个旅店里,请我亲自去搭救他。
“完全是胡闹嘛。”我将信向着桌子上一丢:“真的需要搭救,何必要我亲自去?难道我派人送几个钱也不行吗?这些狂狷书生啊!想必是要我效仿刘备去三顾茅庐,将他请过来吧?”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公孙先生那一番表演,或许我真的有可能亲自到旅店去,但是现在我实在是没了那份礼贤下士的心情。
傅雪莲说:“师傅,这封信怎么处理?”
我说:“你拿给程先生,让他去看着办吧。”傅雪莲答应了一声,拿着信转身就走。这时,我的心里忽然闪现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急忙叫住了雪莲,对她说道:“雪莲,你自己去跑一趟,把这位举人老爷给请来吧。”
傅雪莲吃了一惊:“师傅,你要我去?”
“是的,要你去。怎么,女孩子办不了事吗?我平时不是经常教育你、告诉你说身为女子更要自强,不能让男人瞧不起吗?今天我派你去,就是要让这位目空一切的举人老爷看看咱们义军中的小女子有多么了不起,杀一杀他的傲气。雪莲,你到了他那里就这样这样来和他应答……”
…………………………………………
却说这位名为赵进的举人不是别人,正是钱平。他找到了一个机会,从九江来到了武昌,到了武昌之后,他并没有急着去晋见龙大总统,而是在武昌城内仔细观察,看看起义军进城后的表现如何。如果起义军在城中到处掳掠强暴,闹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那么这就意味这不过是一群胸无大志的草寇,根本不值得投靠,钱平会转身就走,离开武昌。
然而,钱平在武昌看到的是市井里安堵如常,百姓们生活平静,最让他感到震撼的是在武昌街头出现的起义军都是排成队列,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行进,这是在清军中从未见过的情景,这显示起义军是一支非常训练有素的队伍,其战斗力远在清军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