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人才难得(1/2)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秦庭为了将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决定彻底治理岷江水患。同时派jīng通治水的李冰取代张若任蜀守。后李冰带头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从此,蜀地“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饿,则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水利的开发,使蜀地农业生产迅猛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此时的蜀地分为四块,分别是汉中郡、白马郡、蜀中郡、巴郡,其中蜀中郡最大,郡府在成都(今成都),其次是汉中郡,郡府在汉中(今汉中),巴郡郡府在巴郡(今chóng qìng),白马郡最小,郡府在武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蜀地与关中中间被秦岭隔开,起义军若想从蜀地进攻关中,必须首先通过汉中,绕道陈仓才可能进军咸阳,历史上刘邦也就采用了韩信的计谋暗渡陈仓瞬间拿下三秦之地的,秦昱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危险的口子,不仅调了重兵防守陈仓,而且为了防止起义军转而袭击汉中,又加强了汉中郡中上庸的防守,上庸乃是进及汉中的咽喉要道,三国时期刘备就是安排刘封和孟达防守此处。
此时的蜀地还算是一派祥和,虽然也是贫穷不堪,但至少战乱还未燃烧至此,不过经过赵高乱政和秦二世的荒滛无道的统治,蜀中的统治也是乌烟障气,趁着战事的缓和,秦昱本来打算亲自到蜀中去实地了解一下情况,但由于经过白里樗事件之后,秦昱发现自己的统治并不稳定,朝中的暗流仍然在不断的流动,此时若冒然离开咸阳,怕又生事故,眼下手中能够治理好蜀中的最好人选本来非钟儒机莫属,但一来自己身边也需要一个jīng通朝政、礼仪及朝规的人物,二来钟儒机仍是久居朝中,但从历史上居然从未听说过此人,想来名气并不大,而蜀中本就遭受暴秦之苦,治理首先得安民心,所以必须安排德高望重的人出面治理,所以秦昱郁闷不已,人才难道啊![.]
钟儒机似乎也猜到了秦昱的苦恼,找到秦昱。
“陛下,可是为治理蜀中的人选为难?”钟儒机问道。
“是啊,这蜀中的治理关系到大秦的安危,丝毫不得出错,这人选上朕是慎之又慎,奈何手中无人,本yù让丞相去,但丞相是朕之臂膀,倾刻不得离开,所以朕实在是无策啊!”秦昱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这老头好像会读心术一般,能够猜得出自己的心思。
“臣倒有人选供陛下所用!”钟儒机再凑到,秦昱听说有人可用,大为高兴,连忙问道:“哦?丞相手中有人?可说来予朕。”
钟儒机顿了顿,又有点为难的样子!
“丞相有何为难之处吗?既说有人,想必能说之与朕啊?”秦昱看出钟儒机好像有难言之隐“陛下,不是老臣不肯说,但就怕这些人有点难请。”钟儒机倒也爽快.
“难请?难道又是隐士之流?”秦昱一听大感兴趣,古代之人凡是难请的,基本上都是持才傲物之人,有的是不满世事,有的是清心寡yù,从而或隐于山林,或隐于闹市的,虽然不排除有些自视清高却胸中实是无物的人物,但想来能够从钟儒机口中讲出来的,那必然是高人一类的,难请自然是难请,但若然能够请出山来,那对大秦的霸业那是绝对有大用处的。
“陛下,可听说过商山四皓?”钟儒机说道。
“伤三四耗?”秦昱咋听之下,冒出这么一个词,“四耗?四只耗子?是人吗?”回想一下自己所熟知的秦末人物中没听说过这个名号,本来秦昱一直想找一下有没有法家的人物,可惜秦自李斯后就没听说过有什么著名的法家人物,而自汉武帝之后,法家就渐微,最后就基本上被儒家思想所湮没了。“不知丞相所谓的伤三四耗是何人?”秦昱想不起来历史上有这人,只好问钟儒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