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泰坦之吻(1/2)
() 演讲台后,参宿四接完电脑线缆,站直身子,轻轻吁了口气,定了定神,表情严肃的开始汇报:
“大家好。首先我说一下土星的情况。
从六月中旬至今,总共一百九十天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引力体已经完全越过土星轨道。经过时,引力体距离土星表面不到一百二十万公里。在天文学或者宇宙空间里,一百二十万公里是个非常小的数字,这个距离,不到月球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四倍,比太阳的直径都小。而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人马座α星的C星,也就是俗称的比邻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一百二十万公里的三千多万倍。
因此,九个总质量达到太阳四倍多的引力体经过土星时,强大的引力不但直接崩溃了土星的卫星系统,而且连土星本身,也遭到了结构xìng的破坏。具体的情形,上次会议中欧阳少将用动画的形式做过直观演示,我就不重复描述土星解体过程。今天只稍微补充几句土星灾变后我们所确认的情况。
第一,确认了土星核心存在一个直径约八千公里的金属内核,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全岩石结构。
第二,确认了包括土星环,土星大气,由液氢、液氦、甲烷、冰晶等物质按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的数个液体层,固体金属氢层,冰晶层,岩石层在内的,所有除金属内核以外的土星物质组成,全部已被引力体破坏解构,并吸引溢出到太空中。
第三,确认了上述解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继续受中子星引力作用,在中子星队列后方形成了一个长达八千万公里,类似彗星尾焰的结构体,并且长度在进一步增加中。所幸由于距离和反shè率的关系,在地球上,依靠肉眼或是小型太空望远镜,还无法直接观测到尾焰结构体。
第四,确认了由于失去外层的巨量物质,堆积在金属内核上方的压力急剧减小,内核结构的力平衡遭到破坏,已经出现解体征兆。过去两个月里,内核表面发生了数百起爆炸现象,不但将一部分自身的金属物质抛shè到太空中,而且体积也膨胀增大,土星金属内核的最终命运,目前还有待继续观察。
第五,金属内核原来处于土星核心,受复杂的物理作用加热,具有上万度的高温,当失去外层覆盖物暴露在太空后,内核开始发光,光谱成像显示内核表面温度超过一万五千度。这个发光过程据估算将持续十万年以上,直到内核中的热量全部通过辐shè的形式释放到太空中。当然,前提是金属内核维持现状不解体,否则这个过程将大大缩短。
第六,土星,或者说土星残留的金属内核,轨道受引力体影响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上述的所有信息,对于解决危机关系并不大,因此就不做具体介绍,只是简单通报一声。所有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已经发布在指挥中心内部的网络上,各小组如有需要可以zì yóu调阅,如果就某方面需要更详细的分析报告,也可以向天文组索取。”
“重点说一下土星的卫星系统,大家请看。”
参宿四cāo作着电脑,打开了几张图片,显示在大屏幕上。
众人只见到第一张图片上是曾经的土星和土星环,周围环绕着几十颗大大小小sè彩各异,但明显经过尺寸放大的卫星。第二张图片上,则是单独的七行卫星的图片,几十颗卫星整整齐齐按比例排在图片上,每颗卫星下方还有短短的名称和简介说明。
“至今人类总共发现了超过六十颗土星的卫星,由于土星自身的庞大引力,过去数百万年里,这些卫星一直非常稳定的沿着圆形轨道围绕土星运行。
但是自从引力体出现后,由于其引力远高出土星引力好几个数量级,渐渐破坏了卫星系统的运行状态。据我们计算,大约从引力体距离土星五亿公里左右,也就是早在JPL的土星观测小组发现引力体之前,土星所有卫星的运行轨道,已开始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就是卫星的轨道被逐渐拉长,偏心率逐渐增大,从圆形变成椭圆形。
目前,整个卫星系统已经全面崩溃,六十多颗卫星的状态分成几大类:
第一类是土星最外围的几颗卫星,最终撞在了引力体上。由于地球和土星都在围绕太阳公转,撞击发生时引力体正好处于土星背后,从地球方向我们无法观测到。
第二类,有几颗卫星随着轨道渐渐被拉长成椭圆,轨道短半轴长度渐渐小于土星的直径,直接撞在了土星上,前后总共观察到五起撞击事件。
同样因为距离,撞击时产生的巨大火球和耀眼光芒地球上无法直接用肉眼观测到。不过我们的太空望远镜和地面设备已经详细记录了全过程,相信国外的相关机构也一样。撞击事件非常复杂,期间获得的信息和数据量异常庞大,无法几句话简单说明,改天将另设专题宣讲,今天暂不说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