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向南,目标颍川(1/2)
静谧的树林中,吕布和苏逸围坐在篝火旁,燃烧的火焰映着二人严肃的面孔,气氛有些凝固。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将军不过而立之年,何必急于求成?”苏逸的脸颊在火焰的照耀下,显得异常严肃。
“正因如此,我才要着急。”吕布摇摇头,沉着一张脸,“本将已在丁大人帐下效力多年,却仍然难以更进一步,心中实在焦虑。”
站在吕布身后的高顺皱了皱眉,出声道:“将军,丁大人也许另有安排…”
吕布摆摆手,阴沉着脸说道:“本将当然知道他另有安排,可我吕布这几年来为他做的还少么?须知他能当上并州刺史,我的功劳便占了大半!若无我在边境震慑敌寇,他丁原又如何能轻易坐上这刺史之位?!”
高顺闻言,神色一黯,嘴唇蠕动了几下没有说话。
苏逸拨弄了下篝火,轻声道:“那么将军之志,志在何方?”
“剑锋所指,便是我之志向所在!”吕布猛地站了起来,气势凌厉的遥看远方天空,仿佛这片天空照耀下的大地皆是他心中之志。
苏逸微微眯起眼睛,凝视着吕布,声音平静:“那么敢问将军,剑锋所指之处,可有帝都?”
吕布虽然狂放,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朝廷,听了苏逸的问话,心里咯噔一声,嘴角微微扯动,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勉强道:“本将之意,乃是替朝廷扫除奸邪,荡平敌寇。”
苏逸点点头,目光平静:“既然如此,将军是想奋战疆场的同时,也不忘身后功名利禄?”
吕布闻言,狠狠的点点头,眼神满是期待的看着苏逸。
“那在下恰巧有个想法。”苏逸微微一笑,示意吕布听自己说完,然后意味深长看着他:“只是不知将军听了在下的办法后,还敢不敢做了。”
“先生尽管说来!”吕布脸色一喜,拍着胸脯傲然道:“这世上没有吕某不敢做的事,也没有做不到的事!”
高顺目光担忧的看向吕布,欲言又止,将眼睛瞥向坐在火堆旁的苏逸,却见他正眼神迷离的望着火堆,不知在想些什么。
……
……
似乎感受到了高顺的目光,苏逸迷离的瞳孔渐渐凝聚,那双仿若星辰的眼眸蓦然转动,望向了愣神的高顺,充满善意。
高顺被苏逸看了一眼,微微怔住,不知为何隐隐觉得和刺史大人有些相似,下意识的绷起脸,嘴唇紧紧抿住。
“将军可知年初爆发的黄巾起义?”苏逸静静地看着吕布英俊的脸孔。
吕布闻言一愣,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可是张角那三兄弟带领的?”
“正是此三人。”苏逸拍了拍因为拨弄柴火而污黑的手,说道:“陛下对于此三人敢公然起兵造反一事震怒非常,朝廷的军队已经在各地剿灭贼军了。”
站在吕布身后的高顺身躯微微一动,眼中闪过一抹精光,若有所思。
“如果此时将军能突然出现在贼军身后,和剿灭黄巾贼的官兵汇合,凭将军麾下这一部兵力,前后呼应之下,则敌军必败无疑!”苏逸目光炯炯的看着吕布,声音略显高亢。
春夜的微风下,他感觉身体有些发冷,抬头凝视面前的吕布,未来的天下第一战神,静静地等待他给自己一个答案。
“这支黑甲军虽是高校尉一手训练,也跟随本将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可没有丁大人的兵符,本将恐怕很难调动他们。”吕布微微撇过头,没有与苏逸对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苏逸长身而起,目光深邃地眺望头顶星空,耳边响起了沮授的淳淳教诲,微带怅然的叹了口气。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他所做的每件事无一不是被逼无奈之下才会去做,与程颌一起经营香菱阁便是如此,费尽心思回忆三国历史也不过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保住自己一命,他说自己是个容易知足的人,可他又何尝不是个喜欢逃避现实的人呢?
他倏然转身,目光如炬地盯着吕布,头一次产生了无比强烈的愿望,试着去改变历史。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苏逸想起历史上王朝变更给神州大地带来的阵痛,声音坚决的说:“将军既然想成为世人仰望的大英雄,便请相信在下所说。”
吕布闻言,脸色渐渐阴沉下来,眼神紧盯着苏逸,寒声道:“且不管我能否调动黑甲军,你又有几分把握确定我们的加入会对当前战局起到决定性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