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结草衔环(1/2)
中平元年八月,由于冀州黄巾军久久不能平定,因此朝廷命皇甫嵩带兵进剿。彼时恰逢张角病死,冀州黄巾军在其弟张梁领导下,屯于广宗。张梁率军英勇善战,皇甫军久战不能胜。次日,皇甫嵩按军不出。等到第三日,趁义军防守稍懈之时,于凌晨率军向义军发动进攻。义军措手不及之下,崩溃大败,张梁战死,战士被杀三万人,跳河而死者五万余人。十一月,皇甫嵩乘胜进击,与巨鹿太守郭典大破张角弟张宝军于下曲阳,斩首十余万级,张宝战死。
至此,皇甫嵩平定冀州黄巾军,以功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至此,黄巾主力全部被汉朝军队消灭,黄巾起义在坚持了九个月的斗争后,终告失败。
黄巾军造反,是为了生活,朝廷出军剿灭黄巾起义,也是为了生活,只是前者是为了能够有尊严的活下去,后者却是为了能够安逸且富足的活下去。
而对于老百姓而言,无论谁获得最终的胜利,都与他们无关,谁能保证张角不是下一个汉灵帝?
就算是文景之治时期,百姓也不过是将将过上了没有负担的小日子,结果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汉武帝大手一挥,全国征兵,征粮,所图所谋不过是打退匈奴,不过是为了证明自身的英武。
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与其说百姓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日子,不如说百姓们早已习惯了这种负担。
当然,这一切与现在的苏逸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虽然皇甫嵩看似将黄巾起义镇压,并且覆灭了黄巾,可他知道,这只不过是黄巾贼由明到暗的开始,真正的乱世即将到来,黄巾贼不止扮演了导火线的角色,也将继续扮演搅局者的角色。
……
……
对于中平元年的东汉王朝来说,这一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然而哪件事都没有黄巾起义对汉朝的打击来的大,来得猛,毕竟这已经动摇了汉朝的根本,所以才会引来朝廷的大军剿杀,力度之大,想来也大出某些人的意料之外。
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在这个公元一八四的年份里,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苏逸,则成了他们日后无论庆幸或后悔所谈论最多的人物,比如忠义难全的高顺,比如匹夫有谋的吕布,比如国士无双的荀彧,再比如那个浪子心性的郭奉孝。
在偌大的颍川郡,荀家也是当地人们谈论的焦点,无他,只一句“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便足够普通人以敬畏的目光仰望一辈子,到老死也只能将当年这些英雄谋士的事迹作为心中深藏已久的秘辛,面对着子孙们好奇而佩服的目光,以谆谆教诲的口吻流传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人们往往对苏逸和荀彧之间的友情报以争议的态度,以及后世的所谓叫兽砖家之所以敢嗤笑苏逸,这个影响华夏文化十几个世纪的争议人物,居然会恭恭敬敬的拜那个无谋匹夫吕布为主公的原因。
事实上,口口相传之所以比史书来得更让人容易相信,也在于此,毕竟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哲理早已深入人心,成王败寇的由来,未尝不是有此根据,说白了,便是你赢了,那史官便是你的奴仆,你若输了,那你便是史官笔下的奴仆。
弱肉强食者,成王败寇者,无不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