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重定策略(1/2)
一!第二更送上!难道就没有老读者在跟这看么?给几张”非只!拜托啦!
满清入关之后并没有很快的一统全国,光是对付南明就打到了顺治十八年,而扑杀豪东十三家足足折腾到康熙三年,直到康熙八年鳌拜死了,北方地面上都乱糟糟不太平,京城附近因为跑马圈地强征汉人为奴等等逆行闹得满地乱民,甚至城里人都不敢随意出行,而各地的抗清运动更是此起彼伏从未间断,故而一直到了康熙十年,三藩手中仍掌握着满清小半兵马,仅平西王吴三桂手中就有三分之一!
眼见大的抵抗已经基本结束,满清廷便开始琢磨起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勾当,他们向来不信任汉官,可不放心三个汉王手中掌握着那么大的能征惯战之兵。加上二十年来八旗兵堕落腐坏的度令人无法想象,连军演都糊弄,而吴三桂手中将领全都是打了几十年仗的老人,平均年龄四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且麾下兵马“无三日不练”乃是天下最能征惯战之兵,若是这厮心存异志,闹腾起来不可想象!
因此,这种尽快收回兵权的需要便越的迫切。顺治十八年,吴三桂前脚亲手绞死了永历皇帝朱由榔,后脚康熙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逼着他交出大将军印;之后在康熙六年,借着他试探朝廷态度,“以目疾求解两省事务”顺势就夺了他“总管滇黔事务”的大权;随后罢了其西选官的权利,彻底绝了他插手天下官员选拔扩张势力的根,又出手将重要将领借着提拔的名目调离身边,仅仅去年就有朱万年、田进学、王辅臣、石玉贵、王永清被悉数调走,如此分散其兵权势力;再将绝对忠心于朝廷的总督大臣以及总兵等将领派入其地盘掺沙子架空,这种手段并且还一直没停下!
不但康熙皇帝忍不下去,朝廷之中提议裁撤三藩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最为起劲的大学士魏裔介和淅江巡抚范承馍等人屡次建言及早收拾。如此更激起了吴三桂等人的怒气!
吴三桂当然也不会任凭其慢刀子割肉的这么收拾,他本就是最为自私自利之人,向来贯彻“我拿到的就是我的,谁跟我抢我跟他急”的做人宗旨,前明时如此,当了满清的平西王仍旧如此。当初逼着他交出大将军印,这本应是国法常规必须遵守的,他老人家还老大不乐意并耿耿于怀,其后的种种做法更是直接触动他的利益,登时就激起了他的逆反之心,与朝廷的种种制约措施针锋相对的行动起来!
拥兵自重就不用说了,养寇自重那是基本常识,吴三桂甚至玩出花样,时而声称西藩蒙古人闹事入侵,时而又说云南边境游“野贼”进犯,绞尽脑汁找借口派兵出去;最离谱的是康熙八年坑害总督,他竟然敢谎报军情,声称“土番寇边”将朝廷派来监视他的总督甘文焊诓骗出城镇压,然后暗中唆使苗人土著背后偷袭,若不是甘文焊聪明且有所提防,差点就死在荒郭野外!
除他之外,平南王、镇南王两边也不怎么老尖,尽管在兵备上动作不大,但在军政干涉上却小动作不断,加上三藩无一例外的贪婪成性残暴不仁,闹得几省之地民怨沸腾乱七八糟,地方官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事情闹到这般地步,清廷削藩的想法愈加坚固,只不过顾忌到一旦采取的手段太过激烈,极可能会造成对方的强势反弹,故而此时一直没有提及朝堂大规模讨论,只是用类似的种种手段一点点的消磨三藩力量,暗地里,对于他们的警戒监视逐年增加,丝毫不敢懈怠。
在此情形下,南赣驻军经过两次裁撤,先后调走了抚标一千五百人、提标五千人,只剩下总兵府的五千人驻扎此地,今番剿灭高家寨先后调动一千五百人,已经有点伤筋动骨,如今几大藩王那里风声越来越紧,怎么可能为了一群山匪而长期放大兵在外?
这个理由看起来合情合理,但也不排除反复的可能性,这却是谁都不能保证的。
张昊被点醒的却是,在他的记忆当中,似乎离着三藩最终的造反没几年了!具体年份他并不清楚,但却知道康熙动手削藩,就是从耿精忠上台和尚可喜要求回老家辽东开始的!如今朝廷这么紧张,极可能这个。时玄已经临近了!
“他***,这才消停了没几天,马上又赶上这种大乱,日子没法过了!”一想到那场席卷大半个国家、连绵多年的大混战,张昊不由得脑仁子疼,脱口骂了起来。
旁边的众人大部分还在半迷糊当中,没有听明白胡文约话里的意思,冷不丁听他说这么一句,越的摸不着头脑,疑惑的问:“什么大乱?!难道赣南要生什么大事不成?”
张昊恍然醒悟过来这是在议事,其他人可没有他的先知先觉,想了想终究觉得这件事还是及早通通气比较好,摇摇头失笑道:“哦,并非是赣南。方才经胡师傅提醒我忽然想起,倘若朝廷真是为了警惕三藩而调走兵马,说不准南边当真会出什么乱子。万一哪天勒子皇帝脑袋热想起小汽撤三藩。而吴三桂尚可喜他们又不乐意闹腾起来的话公…个好就要是一场席卷天下的大战!那时候,咱们这种小虾米夹在中间可就麻烦大了!”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登时表情大变!胡文约和徐庸不约而同猛地抬起头来,目光灼灼的盯着张昊使劲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