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演练 先冷后热(1/2)
不管前一晚上生了多么稀里糊涂的闹剧,第二天还得照计划进行。为了这一天的汇报演练活动,军分区领导还特地带了招待灶和中灶的炊事兵来,就等着演练一结束,大家又体现一下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吃。”不过汇报演练还是没有能够按时的进行,因为地方的领导实在是太忙了,而且似乎迟到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呢。
刘明辉看着吴放歌乌着一只眼睛集合队伍,就让他过来对他说:“喂,你这个样子上去合适吗?俩乌眼儿青。”
吴放歌不服气地说:“拿俩乌眼儿青呀,就一个。”
刘明辉坏笑着说:“俩!没错儿,就是俩儿。”然后不由分说就剥夺了吴放歌带队通过主席台的荣誉。这是阅兵。
前来参观的领导们都登上了提前搭好的高台,在这个台子上,他们不但能看到高台前的一小块作为演练场的空地,而且也能把不远处拆掉了屋顶的旧营房看的一清二楚。不过为了领导们看的更清楚,看台上还准备了望远镜。部分记者也获得了这一特权。
还有些来宾是那些预备役兵员的亲属,由于高台虽然搭的坚固,但也又承载限制,所以出了比较有本事(何海珍算是一个)的几个人外,大部分都只能在看台的两侧聚集。这样一来最精彩的巷战演练他们是看不见的,因为那将在拆掉了屋顶的旧营房里进行。
虽然演练的节目单已经提前印给了各位领导,但是阅兵部分还是让这些领导大感到意外,预料中的,似乎是已经成为常识的正步方队并没有出现,整个预备役的应急机动分队,稀稀拉拉的信步走过出席台,既没人喊“长好”,也没人喊“向右看”士兵们懒洋洋的,带着微笑,有的还向台上台下的熟人亲属挥招呼,甚至还有两个吹口哨儿的。
“这是……搞的什么?”有人,主要是领导层的,开始是窃窃私语。还有些预备在阅兵结束后致辞的领导也蒙了:这次游行似的阅兵,让他们提前准备好的,那些看起来一本正经的讲话稿完全没有了用处。也有几个军分区的军官知识比较丰富,他们看过有关的二战的纪录片,现应急机动分队的阅兵方式和二战期间美军的入城式很接近,就你旁边的人说了,结果有些领导有点改革精神,就点点头‘嗯’一声,也有些守旧的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阅兵式,就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嘛,这样子不土不洋的算什么?”
接下来有人就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带领阅兵的刘明辉了,结果刘明辉说:“国家三军仪仗队正步走的好,能拉上第一线吗?现在战争和应急事件可不是靠正步就能走赢的,如果只是为了看正步,我和吴放歌都不必要来。不过这次阅兵改变方式是我建议和批准的,带队的你们都看见了,也是我。而且这些预备役,本来训练时间就短,又都是老兵。少学点花里胡哨的东西有好处。”一下子,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揽过去了。
阅兵结束,刘明辉宣布解散,这下算是全放了羊了。这一个月的训练可是全封闭的,又没有星期天,就算是有家里人来探望,也会被门口哨兵挡驾,所以这帮家伙都整整一个月没见着家里的亲人了,这下一解散,呼啦啦一下子大家都跑到亲属身边热乎去了,更有一两个年轻的,居然不顾众目睽睽的居然亲起嘴儿来。
“这……这像什么样子嘛……”又有老古董抱怨了。
就在大家对这次演练失望之极的时候,旧营房演习区里突然“轰轰”的爆了两个炸点,而且装药挺足的,高高的看台似乎都颤抖了几下。由于事情来的突然,大家没有心理准备,以至于有的人还以为是生了训练事故呢,知道紧急集合的哨子响起,有聪明的拿过节目单一看,才想起,这是演练的第二项。
这下大家觉得有点意思了,又有人问勤务中队的值班军官,应急机动分队的士兵们提前知道演练项目的次序嘛?得到的答案是:各类项目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但是具体时间顺序是不知道的。大家这才明白,原来这次的紧急集合是最接近实战的一次演练。
过了不大一会儿,又有值班军官汇报并宣布的应急机动分队的紧急集结的时间,居然比正规步兵分队平均度还快了十五秒,这对于一支预备役分队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因此第二项演练开始获得了掌声。
第三项汇报演练是排爆。由吴放歌先为大家展示了专门为演练设计制造的爆炸物。爆炸物外表像是一个小纸箱,里面有一个定时爆炸装置,引爆的时间是三分钟。也就是说如果三分钟内不能解除爆炸装置,或者解除方法错误就会引爆炸,但是由于药量非常的小,不会造成伤害,不过作为惩罚会炸起一团蓝色的染料。不过为了预防万一,参与演练的人还是配备二来手套和风镜用来保护手和眼睛。
做完了爆炸物的演示,吴放歌又宣布,为了让演练更具有趣味性,一共准备的十个爆炸物,其中五个由应急机动分队的队员拆除,具体的执行人员由看台上的领导从花名册中随机抽取;另外五个爆炸物由五个来宾自愿报名参加。作为优待,志愿者可以优先挑选自己拆除的爆炸物。
这可真是一次新奇的演练啊。
挑选队员的事情虽然简单,但是也起了一点争执。公安局副局长孙红兵觉得这五个人全得选公安局的参训人员,理由是,这些以后他们可能用得上,而且作为局长他得看看这些手下这一个月里都学了啥。这一建议当然得到了所有领导的一致反对,这可是预备役训练,又不是你们公安局的特训,想独占,没门儿。这要是放在阅兵才结束后,肯定就不会出现这种场景,因为现在大家也觉得事情变的有意思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