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挂钩(2/2)
老罗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在休息时常给我们讲解当兵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不要用武器开玩笑,不用枪对准人,平时站岗时要记住口令,等等。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故事,也就是去年当我们还在家里看坦克时,老罗他们就已经开进了我们北方的阵地,(在当时,我们村里驻扎的是某部坦克营,巨大的坦克一走起来,震的房屋都“哗哗”响。)我们好奇地看着坦克,白天坦克是用黄sè的苫布盖着的。老罗讲起他的故事:
“去年冬天,在你们还没有到部队时,我们正在黑龙江省海伦县,双录公社,当我们还没有北上的时候,我们都剃光头,我们都写下遗书,装在自己的衣兜里,一旦光荣了,好有个交代,我们一路向北,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当我们下火车时,正好是下半夜,天空下着大雪,我们也没有进城休息,急行军两个多小时,一直向海伦东北方向进军,到双录公社时大约是凌晨四点钟,我们顶风冒雪,马不停蹄,到了目的地之后,立即开始挖单人掩体,数九隆冬,地冻天寒,我们紧紧张张,也不知疲倦,从身上取下小铁镐,拼命地在冻土上刨着,一下,“当当”铁镐声,传出去老远老远。
雪越下越大,我们也不知道战斗何时打响,心里就是一个念头:争取早早地挖完单人掩体,防止战斗打响了。从我们一开始干,就一直没有停下过,都没有直过腰,雪花落在我们的脊背上,厚厚的一层雪,足有两三寸后,当天亮时,老百姓得知我们就在村外,他们亲自去送饺子给我们吃,如果我们不吃,他们就不走,他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动,至今我还想着他们。”
老罗停了一会儿,喝口水又接着讲道:
“当我们挖完单人掩体后,战斗也没有打响,我们就搬进村里,住在老百姓家里,咱们班的复原老兵张玉河,到了老百姓家里,干这干那,勤快无比,我们住的那一家老百姓有一个大姑娘,长得不错,年纪也不小了,好像是二十七八了,她悄悄地看上了张玉河,两个人开始谈上了,谁也不知道,当部队要往回返时,那位姑娘去找到了我们连长,说她要嫁给张玉河,连长没了主意,请示了营长,后来营长批示,等回部队后进行处理,结果张玉河提前复原了,张玉河在部队登记的,结完婚后复原的,现在就住在郑家堡附近,等以后我领你们去看他,小李子,双录公社距离你们那里有多远哪?”
“不远,六,七十里路,我还去过那里呢。”我刚想说出我去那里干什么,可是话到嘴边突然停住了,幸亏老罗也没有问我,如果他要是问起我来,我还真是无法回答。
我们好奇地问老罗:“部队里还行谈对象啊?”
老罗态度严肃地说:“那可不行,那叫“挂钩”,如果被上级发现了,就按复原处理,记处分,现在咱们部队里还有这种现象,以后你们就知道了,你们可要注意,千万不要碰这根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