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本(2/2)
“你看皇长子如何?”明人不说暗话,响鼓不用重锤,正要打道回府的王锡爵忽然就明白眼前这老狐狸今天叫他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了!
王锡爵忽然觉得申时行疯了!今年是万历十五年,皇长子才六岁,而皇三子二岁,此时便提起此事是不是太早了?帝王之位也是寡毒之位,卧榻之旁怎容他人酣睡?就算这个人是自已的儿子也不行。
申时行很冷静,也没疯。自打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长洵,做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凭他对万历的了解,他已隐隐察觉着这个学生想要干什么了。
早立国本,是定国家之大计,国千秋之基业的大事。本朝规矩,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眼前皇后无子,皇长子朱常络为恭妃所出,若按规矩来,这太子之位非朱常络莫属。
“那我们联名修表一封,一同举荐皇长子如何?”王锡爵不是笨人,申时行是什么人他也很了解,眼光落到了那本内起注上,想起里边那些记录,王锡爵忽然想到了什么,霍然站起身来,用手指着申时行道:“难道你这个家伙,已经上过奏折不成?”
看着王锡爵不可置信的眼神,申时行没有否认,缓而重的点了下头。
“圣上是什么意思?”结局不问可知,因为王锡爵的脸sè已经变得难看了。仿佛为了印证王锡爵的猜测一般,申时行小声道:“皇上说长子年幼,且需时rì。”
其实王锡爵对于立太子的事也不是一点没有想过。眼下皇帝有三个儿子,二儿子久病不治,皇长子不受万历待见,人所共知。而皇三子此时年纪还小。依王锡爵本意来讲,皇位是皇上家的,儿子也是皇上自已的,您爱立那个,就立那个,与旁人有什么相干?
这想法在以前可以,现在王锡爵不这样想了。皇长子的生母恭妃地位不高,可是品xìng贞静,而皇三子的生母郑贵妃就不一样了!一想起郑贵妃,王锡爵的脸就yīn沉起来。
去年万历皇帝力排众议,以郑贵妃劳苦功高为由,由贵妃升为皇贵妃。在**中,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二把手,传说中的副后。其实无论怎么算,郑贵妃都是不够格的,生下长子的恭妃连个贵妃都不是,而郑贵妃不过生的是个皇三子,居然以此为由从贵妃升为皇贵妃。
前因后果一对照,王锡爵豁然开悟。。还有什么难明白的!看来圣上煞费苦心了啊,王锡爵着着申时行呵呵笑了起来。
“你的意思如何?”想通了并有了决定的王锡爵要看申时行的底牌。
申时行也不含糊,拉上王锡爵就是让他做帮手的,而且申时行坚信,王锡爵的决定,肯定会和他一样。所以对王锡爵的诘问,申老狐狸生平第一次没有打哑谜,没有卖关子。
“立长不立幼,此乃正统,是大义!”
对这个答案,王锡爵是意料之中。沉吟一番道:“前番郑贵妃晋位之事,圣上一意孤行,从姜应麟罢黜开始,前后已有大臣二十余人或贬或流放。圣心甘犯众怒,无视内阁理政之权,我原以为是圣上一心宠爱郑贵妃,却没想到居然还有此深意!”说到这里,王锡爵手抚胡须呵呵冷笑起来。
申时行点了点头,“正是因为如此,联想到我去年上疏之事,使我夜不能寐,你看郑国泰如今已被攫升成正四品的五城兵马指挥使了,任命旨意已送到我手中,即rì便要下达!“
“什么?”王锡爵这次是真的惊了,郑国泰是郑贵妃的兄长,在朝中做一个闲散官职。张居在的时候,此人老实的连个屁也不敢放。郑国泰这个人无才无能,草包一个,四品官不稀罕,在皇城中就是个芝麻大小的官。可五城兵马指挥使看着官职不大,在皇城中却是最有实权的官职,可以调动守卫京城的三十万御林军,其势绝非等闲可比。这等要职居然让郑国泰来做?
“任命官职,乃是我们内阁提名,圣上御批才可,此事为何没听你提起?”王锡爵愤怒了。
“圣心独断,岂容我等置喙,这任命乃是圣上直接批示,我也没有办法。”
看着王锡爵瞪的老大的眼珠子,申时行继续加料道:“内起居注上记载你看到了,皇上一月之中有二十天在储秀宫,赏赐无数,宠爱无加,郑国泰得势,实在是情理之中。更有甚者,现在内宫已有将郑贵妃称为‘内主’的说法了。”
申时行几句话,彻底将王锡爵心中怒火点燃,“一个深闺妇人,贪心不婪,狐惑圣心也就罢了,居然妄图染指国政,祸乱朝纲,我等须眉臣子,怎能眼见圣上受此妖妇蒙弊,玩弄于股掌之上!”
“那妖妇所为所想,不过是将自已儿子立为太子,圣上百年之后,她便是正大光明的皇太后。我们因她晋位之事百般乞求挠,已经成为她的肉刺眼钉,必yù拔之后快,只不怕不用几年,她若得势之时,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想的美!”王锡爵冷笑道:“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乃是祖宗传来的祖制、不二正统,皇上也不敢丝毫更改,再说还有我等在,怎能容她一个妖妇遂心如愿!”
二人两心相照,彼此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个人来!二人可以预见,今后这大明朝堂之,一番惊涛骇浪的大风暴即然开始,而这场风暴中的主角,就是皇长子朱常络!